高二年级召开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会

作者: 时间:2013-10-17

10月16日下午,高二年级在209会议室召开了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会。校长助理、教务处主任王静、德育处副主任刘长虹、评价室主任李晖出席会议,高二年级全体老师参加会议。会议由高二年级组长张宏老师主持。

首先,张宏老师通过考试成绩数据分别对普高班的情况和国际班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要关注学习潜能生,普高班更要注意会考高考同步抓;国际班要会考和英语同时抓。英语学科要加大英语的阅读量,会考科目要做到精讲精炼。

接下来,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化学、地理学科的备课组长主要从试卷特点、考试情况、存在问题、下阶段改进措施四个方面进行了质量分析。

虞昌华老师介绍了语文试卷特点:题量大、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较全面,特别是对阅读延伸的考查。针对有的学生没有答完题;国际班的语文课时较紧;少数学生默写背诵没有到位等问题,提出措施:国际班教学速度适当放慢,知识当堂落实,背诵默写落实到每个学生;对普高班的潜能生思想工作和学习一起做,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实效。

李晖主任分析了数学试题的难易度,对数学的成绩数据分层次进行了介绍。她提出当前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向课堂要效率。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关注数学基础薄弱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上都有成就感,都有所收获,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孙静老师:“本次英语试卷主要是考查近期学习的英语知识点。有80%--90%是考查课堂阅读策略,相当于高考题型。试题相对以往的试题难度增加。从成绩上看,各个班的差别不大,听力成绩较好,但是单选和写作需要加强”。孙静老师提出改进措施:晚读要增加阅度量,要指导学生学会并掌握阅读策略;加强平时小句子的翻译能力训练;解决基本语法的正确使用,逐步提升英语写作能力。

化学是本学期的会考学科。崔勇老师本次月考用的是北京市会考题,他认真的进行了成绩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改进措施。措施之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指定化学优等生和薄弱生结对子,生生互帮互学,定期跟踪检查。即调动了薄弱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有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又使优等生的知识更加巩固。这一方法得到其他学科的教师的赞赏和认可。

历史和地理学科也是本学期的会考科目。张锦丽和吴晓明两位老师分别就这次的考试题型、学生成绩、出现的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共同特点是:题型接近会考,少数学生不会审题,思维定式,错过的知识点仍出错。解决办法: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材料,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下对薄弱的学生进行再加工,现在已经开始按计划进行,并已初步看到的效果;注重每周的知识检测,单元检测,及时讲评总结,阶段的基础知识要夯实。

对于教学和管理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老师们开始热议。大家共同的观点是:随着学校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学生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我们有信心营造学习氛围,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注重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落实;重视基本技能的掌握;注重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重视学科方法的指导;关注优等生,提升潜能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王静主任对这次会议做了总结。她认为:这次会议是非常务实的会议。老师们对学科教学中问题分析得透彻,特别是会考科目的教师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整改措施,做到心中有数,科学指导,把握得很好。教育教学是一个大的工程,我们要细致扎实、科学高效地做好工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王主任提出对普高班的高考科目教学质量和国际班的各个项目的质量要做好管理,要保证不断提升。刘长虹副主任提出要实行年级的导师制,开展全员德育;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要落得实处。

会议最后,王主任传达了林校长的近期提出的发展理念:着眼学生的未来;着眼自己的未来、着眼学校的未来。她又给老师们介绍了李希贵校长的文章“让沉睡的数据说话”教师如何查找数据后面的原因?怎样根据数据寻找科学的解决方法?进而提升教学效率。老师们深受启发和鼓舞,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在附校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我们每一位附校的教师也要拿出有力的数据来证明:我们培育的学生是优秀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走向专业化。

(高二年级组 单玲)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