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召开月考质量分析会

作者: 时间:2013-10-18

高一年级组经过一段紧张有序的集体协作,第一次月考工作全部结束了。

10月17日,高一年级组召开月考质量分析会。德育处副主任刘长虹出席会议并作最后总结,会议由年级组长张景芝老师主持。

张老师扼要指出会议宗旨和目的:当前重中之重,抓教学。以月考为开端,以学科为主,把握总体情况,了解学生。畅谈不足,挖掘问题,促进工作。

由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牵头,各备课组从出题原则,学生成绩,存在问题等方面作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组内其他教师对自己所教班级也做了个例分析,并着重提出今后搞好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成绩的具体办法。

语文备课组长张老师说:出题原则注重基础,以教材为主,以课本为主,考查学生听课状况和基础掌握状况。各班成绩基本均衡,普高班平均成绩和国际班平均成绩差距不大,在预料之中;班级平均最低成绩也接近及格。考试成绩好的学生显然是认真听课的学生。存在问题是知识扎实不够,迁移难以实现;理解分析不到位,尤其阅读鉴赏;作文思路不清,使条理不清,语言表达也欠佳。具体措施是,在方式方法上抓课堂效率,抓作业,抓个别辅导;在教学内容上夯实基础抓迁移,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其他语文教师补充提出,要做好有针对性的作业批改,单独训练,实施鼓励教育。

数学备课组长贾老师说:出题参考了海淀区两所名校的试题,起到考查基础和运算能力的作用,是为以后教学提供依据。考试成绩比较均衡。但是,也看出低分的学生是没有进入高中的学习状态——有的学生听懂就满足了,不及时动笔;有的学生读题能力差;有的学生停留在初中比较形象的数学思维上,思维方式需要改进。贾老师指出,学习方法是重中之重,在具体改进措施中,课堂要有意展现复杂题的推理过程,抓课堂训练效率,做好个别辅导计划,对出国学生不能降低要求。其他数学教师也讲了以后教学的具体措施,共同提到了学生应动脑动手同时进行,并做了对学生的个别辅导计划。

英语备课组长张老师认为出题难度比较大,虽然学生失分率较高,但能体现一个月的学习效率。国际班英语成绩比较高,但也应该注意所有学生都需要加大词汇量。具体办法是抓住早晚读时间,在词汇量上下功夫。其他英语教师分别在抓课堂质量和个别辅导学生方面讲了措施。

物理学科周老师做的成绩分析比较详细,采用的是上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的的考试题,这样很清楚地在考查中对比出本届学生与上届学生之间的优势和差距。周老师指出,出题是很注重基础的,只是一个摸底考试,但成绩不容乐观。学生存在的问题是初高中思维的变化还没有适应,也有打算将来学文的学生不重视物理学习的现象。这样,改进措施就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优等生和成绩低的学生都要个别辅导。

理科备课组长化学教师李老师说,出题意图就是考察“看谁真不行!”于是发现了很多问题,这就具体提出了提高课堂效率,抓作业,注重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辅导,注重练习的措施,并列出了24名需要个别辅导的学生,将在以后教学中“一对一”辅导。另一位化学教师也对今后的个别辅导学生做了规划。

政治备课组长冯老师说,由于所学内容较少,以基础为主,按会考难度出题,成绩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存在问题是在初高中转变过程中,需要语言、术语的准确性改进,方法态度的改进。课堂教学要坚持两分钟播报,教师要在人生价值,德育教育,以及高考会考方面做正确引导。

地理备课组长孙老师说,出题原则是为了把握年级学情,以便更有利于因材施教。考试成绩与预期设想一致。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需要加强,对初高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区别以及学习的方法的认识有待加强认识。孙老师确定了了22名需要个别辅导的学生,并打算在整体上抓课堂效率,直面核心知识。

历史备课组长李老师对出题,成绩作了简要分析后,着重分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觉得其它科目的成绩不好,但有对历史很爱好的学生,应该重视培养,重点关注他们的学习。

所有教师发言完毕,年级组长张老师又做了简短的总结。会议的最后,德育处副主任刘长虹说,一位教育家说过:问题背后的问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她还着重强调了学生生涯教育是“学习能力的目标,是腾飞的翅膀”,要求教师及早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

此次分析会,教师们最多提到的的是课堂效率问题。“打造高效课堂”,有四个核心词:教育、教师、学生、教室。打造“简约、清晰、平实且直面核心知识”的学科课堂教学之风,真正“让学习发生”,需要的是教育艺术。

教育的历程是复杂而艰难的历程,但我们绝对不能畏葸不前,“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教师们凭着职业的责任感,将继续团结协作,爱校爱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高一年级组 乔颖华)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