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资料至授课的过程概述及总结
文稿/初一二班张泠然、刘一凡、王永乐
最近,在地理课堂上,我们学生的兴趣明显提高了很多,甚至学习也变得越来越主动,你可能想也想不到原因在哪里,就是如今我们走上讲台向大家讲课,老师协助我们,告诉我们课需要讲什么,准备什么?学生讲课将要接近尾声,但我们还沉浸在学生向大家讲课的热潮中。在准备讲课的过程中,我们把讲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与过程写成了教学反思,并且,我们把心得与体会也都写了进去。
【准备资料】
我们从筹建小组、选择教学内容,就开始筹备这堂地理课了。为了把课讲得更好,我们考虑到地理课上不同于其他的课,它需要许多比较专业的图,比如说美国的气候图、政区图及地形图等。这些图在中国网站上很难查找,相比较来说国外网站要先进得多,所以为了不花那些不必要的时间就在网上下载一个。
修改真的是很麻烦,课件非常老,有图是有图,要么与书上的不一样,要么就是资料太老,记得有一张美国的农业出口量与进口量图是1998年的,与现在差了近十年。这怎么能行?差距太大了。所以我们又上Google网站进行查找。
根据常老师的要求,让我们找一些关于美国龙卷风、农业及尼亚加拉瀑布的视频,难度真的很不小,因为我们从没有尝试过视频下载,所以经过父母的帮助,视频才下载下来。
【备课】
要说准备资料难的话,那么备课就算是难上加难了。在几周前,课时刚讲到《中东》第一节,我们就准备开始学习《美国》第一节了,只有这样才能讲《美国》第二节。于是,我们上网找相应的教学视频,等于说网上老师先给我们讲明白了,我们学会了。才能用最准确的教学语言来讲这堂课。就这样,我们反复看教学视频,终于学明白了《美国》的有关教学内容。
接下面,我们小组就开始根据PPT商讨教学内容,经过了两周时间的讨论、整合、修改,一份完整的教案写出来了(部分借鉴人教网中的教学资源)。这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个教案,我们都很高兴,自己也能尝试做个合格的小老师了。
根据教案,我们设计出了板书。其中,还特别聘请了年级地理状元-----刘家荣来共同参与板书的设计。我们对于此课的重视,是因为我们想展示一堂精彩、别致的课。
一次晚自习,我向地理常老师询问了这节课《美国2》的相关考点,没想到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足足给我讲了一个课间,临上课了还在给我讲。我意识到了这绝对是节重要的课,并且要让学生必须明确美国的五个农业带,所以老师给我们出了一个主意,让我们制作五个标牌,并把美国五个农业带的名称写在标牌上,然后让同学们贴。我们延用了老师的建议并做了稍稍改进了,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贴牌,并给他们三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实际证明这是一个很不错的主意,因为在学生的激烈讨论当中印象就在脑中根深蒂固了。
【讲课】
我们在周一的下午第一节课讲,由于睡了一个午觉,我们很清醒。所以讲的就更有激情,课准备了近一个月,不管怎样,我相信这都是一节好课,因为我们付出了,付出了一定会有回报。40分钟很短暂,我们的课通过讲评得到了同学们和常老师的认可,真的很高兴。
课讲完了,感触真的是颇多。我不约的想到,老师为什么把课堂着手交给我们?其实在这次教课的过程中,让我们学到的真的不是书上那些浅显的概念。反而我们学习到了一些在外面所学不来的东西,因为有了这第一次,使我阅览了大量的资料,直到现在我还能说出美国的地形怎样、气候怎样或者说美国的农业为什么居世界第一。林校长说过“教是为了让学习发生”。我们在整个搜集资料、教学实践过程中确实感觉到收获不小,学习到许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