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专业发展、探寻教育规律、完善生命状态----何杰老师师德标兵材料

作者: 时间:2011-04-02

(转载自北京市教育工会 原文地址:http://www.bjjygh.org/template/10002/file.jsp?cid=390&aid=14660

何杰老师是北京师大二附中语文高级教师。在学校,他还担任班主任、备课组长、科研室成员、德育小组成员,在西城区担任兼职教研员,并被北师大文学院聘为客座教授。何杰老师自工作以来,一直视教书育人为生命。工作18年,长期超负荷工作,其中16年担任班主任工作。每一轮学生毕业时,他都会主动要求在新的一年继续担任班主任。正是因为他长期的无私奉献,在历年的学生评教活动,他都能获得90%以上学生的最高评价,评价他师德“令人钦佩”的更高达95%。

何杰老师一直认为,新时代的师德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无私奉献这一层面,只靠热情与投入是不能提高教育实效的。工作18年来,何杰老师一直在不懈追求,用行动对新时代师德的内涵作出新的阐释,并形成自己的师德特色。

一、追求专业发展。

何杰老师曾说:“教育的实效来自正确的教育观念、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和理性的教育方式,更来自品格高尚、内心丰富、思想深邃的教师。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因此,从一走上讲台,何老师就一直博览群书,深入思考,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他家的藏书有四千册,平时的爱好除了思考教育教学就是读书。他以他的学识与人品获得了学生的尊敬,被称为“何子”。

何老师结合教学实践阅读各类书籍,提高自身修养,解决教育中遇到的问题。自己撰写各类读书笔记、教学札记和教研论文已达到100万字,并在各类期刊发表将近10万字。

对专业发展的追求使他在北京市和西城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现在是北京市骨干教师、西城区学科带头人、北师大文学院客座教授。他的课例是北京市高中新课程教师培训课例、中央电大教学课例、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本科生课例。他每学期都至少有十次在各个级别、各个场合作研究课和教师培训讲座。他还担任北京市新课程培训主讲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主讲教师,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课程教师。同时,他曾获得北京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并多次在全国、北京、西城区各个场合作有关班主任工作的报告,最近他又成为西城区教育系统首席班主任。2008年,他还被马来西亚教育部聘为特聘巡回讲师,两次赴马为当地培训华文教师。

二、探寻教育规律。

专业能力的提高,带来了教育智慧的提高。何老师认为,现在的教育已经不是只凭爱就可以取得教育效果的了,必须对教育规律有深入理解。

他认为,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发掘学科知识本身的魅力,再通过对学生认知状况的充分把握,使学生获得智慧增长和情感收获。

何杰老师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每当对课文有新见解、教学设计有新思路、对教学规律有新思考时,他都有巨大的幸福感。在他的钻研下,学生取得全面发展与学习成绩的双丰收。他所带的各届学生都在高考取得优异成绩。

作为一名班主任,他更是积极探寻德育的规律,他一直认为,教育中最重要的一条原理,是激发学生内在的成长动力,使学生自主建构健全人格、完善精神世界。

何杰擅长设计主题班会,在初中做班主任时,“崇善”班会曾获一等奖,“青春生日会”成为二附中和三帆中学的班会经典回忆;08年10月、11月和09年3月,何老师先后召开的“军训总结”“成长的价格”“成长的礼物”三个主题班会,在北京市和西城区获得很好的反响。其中“军训总结”班会在北京市班主任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中获班会一等奖,“成长的价格”班会获得“全国德育成果展评一等奖”。

他对班级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他带领的所有班级都有自己的班训、班级口号和班歌。以现在带的高二九班为例,班训为“崇德、明理、乐学、笃行”,班级口号为“放飞梦想,与光同行”,班歌是《与光同行》。在班级文化的熏陶下,他的学生都有一种阳光、善良、单纯、向上的特质,班级凝聚力强,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同学们都能取得优异成绩。

何杰老师一直重视家校配合,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每接一个新班,他都会给家长去一封信,希望家长写信介绍自己的孩子。在日常工作中,他通过各种方式与家长联系。每学期他会走访十余家庭,也会通过写信、电话等方式同家长密切沟通。他给学生家长写的交流教育思想与介绍情况的信件已经达十万字。他还经常召集家长与学生一起召开主题班会, “成长的价格”与“成长的礼物”两个班会就是在家长密切配合下完成的,其中后者还是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的班会。他的行为感动了家长,许多家长在班会后、毕业后都写信向他表示感谢。09年1月,他的一位学生李真珍的家长写了一本介绍教子经验的书《走向巴黎高科》,其中有一章专门写到他的教育行为与教育理念。

三、完善生命状态。

何杰老师的教育追求是:“用我的生命状态影响学生的生命状态。” 何杰老师的同事和学生对他有一个共识,就是他是将教育视作生命的人。

在他看来,钻研教育、与学生共同成长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早在新课程综合素质评价实施之前,他就两次为班中每个学生写了不少于1500字和2500字的成长报告,获得很好的社会反响,曾被《北京青年报》和中央电视台报道。08年开始,他又在成长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钻研,先后分别为三个高三班和两个高一班的每个学生留了人人不同的个性化寒暑假作业。并且用了2/3的假期时间回复同学们的作业,与同学们对话读书心得、对话人生。一共四个假期,他与学生对话的字数已经超过80万。一封封对话信,对学生心灵的影响和理性的培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他的影响下,班中出现了自发到社区宣讲环保生活方式的活动小组,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他所带的班级都在学校名列前茅,班级的心理健康指数是全年级最高的。全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而他已经可以超脱于班级的日常管理之外,全班的学习气氛与日常管理进入良性循环状态。日前,高二九团支部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团支部,并被推荐申报全国优秀团支部。

他的学生毕业后,经常会给他发短信,说永远难忘给他们讲过的人生道理。在学校贴吧中,有一个贴子是学生自发讨论谁是最好的语文老师,他的人气是最高的之一。而他现在的学生则称他为“何子”,表达他们的尊重与热爱。

09年11月,他的事迹又被《京华时报》《北京考试报》和北京电台报道,同时被收入到了《首都名师访谈录》一书。

在他的培育下,一届又一届学生成长起来。他所带的初高中毕业班,都能在中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更重要的是,他对学生的心灵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二附中的学生贴吧,有一段至今不知姓名的学生对他的评价:“我愿意相信他的理想、爱和激情是他教学中最珍贵的部分。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存活于世的精神。离开二附,离开他,甚至离开纯真美丽的青年时代之后,我们还可以在回味和记忆中感受到某种辐射的力量,获得善良、正直、坦荡、幸福的活下去的支撑。何杰很成功,不因为他培养了多少语文高分或者是考上著名大学的学生,而因为他在精神层面上深切的关怀和影响了我们,为社会增添了许多积极的因素。”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