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校高中生在全国“过山车”项目大赛中斩获亚军

作者:常香然 时间:2019-05-28

5月23日,全国科技活动周“未来工程师”博览会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举行。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以及港澳的青少年工程师代表队,共30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经过层层选拔,我校高中生代表北京市参加了此次活动的“过山车项目,并凭借优异的成绩夺得二等奖,向全国青少年展示了我校高中学生的实践创作和创新力量。

8F8A

代表北京市参加本次“过山车”项目的是来自我校高中的李碧玥、郭蔚然、杨子纯三名同学。他们要在3个小时内将全部零散的材料搭建成过山车的轨道,且必须包含2个竖直平面的360°回旋、1个跨距为大于等于10cm的等高点的飞跃、1个向上4cm的断口的飞跃、以及1号钢球向2号钢球的触发机关等规定动作。我校高中代表队的三名同学在比赛过程中对底座安装、轨道连接、动作框架等进行了明确分工,为整体搭建完成赢得了时间。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我校高中代表队最终赢得全国比赛的二等奖。

9152

比赛过后组委会还安排同学们参观了科技展,与来自英国、德国、俄罗斯等14个国家的科学家们面对面交流。“一带一路”科普交流点燃了同学们对科技的热情,相信这次活动定会为我校高中学子带来非凡的科技体验。正是平时的努力与汗水换来了此次喜人的成果,让学生深深感受到科技无止境,科技创新无止境!

此前,在5月11日至12日,来自全市14个区、131所学校、241支参赛队的847名学生、387名辅导教师参与了北京市青少年未来工程师博览与竞赛。我校高中代表队经过海淀区区赛选拔参与了此次比赛的过山车项目,并在北京市青少年未来工程师博览与竞赛中荣获一等奖,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未来工程师博览活动。这是我校高中学生在此类科技竞技比赛方面的重大突破。希望我校学子的科技创新之路走得更高、更远!

844E

北京市青少年未来工程师博览与竞赛从2005年首届开始,至今已有15年的历程,此项竞赛强调研究方法,重视实践过程,体现团队协作,让学生更好的用科技的思维方法,将科技与艺术融合,充分体现了STEM的育人理念。

学生感言

@李碧玥:在最后的测试环节,在两次测试都未成功时,感觉自己快要崩溃了,内心不断的祈祷“最后一次机会,一定要通过!”当看到杨子纯把1号小球放到起点位置时,我不由自主的转过了身、捂住了耳朵,真的不敢看!过山车项目的比赛在所有比赛中是测试成功率最低的,我很清晰的知道如果这次测试再失败我们就彻底没机会了。能在最后环节微调后成功,对我们的心理素质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考验。

@郭蔚然:上午3个小时的搭建过程进展的相当紧张,在最后5分钟我们小组完成了测试小球的完整运行。整个搭建过程不时感受到常老师和马老师在二楼看台上一直关注的目光,这次参加国赛真的比市赛和区赛要紧张很多,来自全国的同龄伙伴同场PK,虽然我们是初次参赛,但是依然能够从容面对,在比赛过程中也看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比赛队伍的创新设计,收获很大。

@杨子纯:在搭建第一条轨道实现竖直方向360°两个回旋后,我们在4cm高度飞跃上出现了问题,无论怎么调整小球的速度总是不能够达标。眼看着时间过了1个多小时,后面还有一个10cm的跨越和完整轨道19秒时间完成的要求,所以有点心慌。我和李碧玥互换了位置,深呼吸之后重新调整了轨道的高度和小球飞跃的角度后,小球顺利完成了飞跃4cm的动作,用手指给常老师比了一个大大的V,内心雀跃。

(撰稿:常香然 编辑:黄露)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