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词歌曲中寻找生命的能量

作者: 时间:2020-03-06

疫情当下,我校音乐教师开通音乐网络直播课程,为所教班级进行实时授课,同学们通过线上学习和练唱,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歌声中感受春天的气息,体悟古诗词中蕴含的生命的能量。

课程以学唱龚琳娜老师的《流动的时光-24节气古诗词》为主要内容,从第一个立春节气的《立春偶成》的演唱中,感受“春到人间草木知”的欣喜与期待;从雨水节气的《春夜喜雨》中,感受诗人杜甫面对周遭“野径云俱黑”的时局,却始终保有“江船火独明”的信念,即将学习的是惊蛰节气的《新雷》。一首诗词代表一个节气,一首诗词就是一首歌。

演唱这些古诗词歌曲与普通歌曲大不相同,需要演唱者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符合传统文化的审美,做到依字行腔,依义行调。每一个歌词背后都有它所蕴含的意境、品格、情趣和志向,而这些都是需要演唱者通过一定的行腔走韵表达出来。音乐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一句一句教唱,同学们学唱,体验滑音、颤音、拖腔、虚实、留白和长短等不同中国传统音乐韵腔的手法和技巧,感受古诗词中的精神世界,激发自己内在的情感世界,从古诗词中寻觅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学们不仅通过网络直播参与学习,还建立了北外附校初中音乐课展示平台,有的展示自己演唱的古诗词,有的展示自己的艺术特长,有的抒发自己学习古典诗词歌曲的感悟,老师和同学们虽然天各一方,却如同近在咫尺,相互交流展示。


北外附校初中音乐网络课堂掠影:





初中  张燕萍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