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动物们回到了校园,孩子们都兴奋地前往校园小农场迎接它们。羊驼优雅的吃着孩子们投喂的食物;孔雀兴奋的开屏展示;小兔子是个小吃货,不停的吃;小矮马时而打个滚,撒个欢;波尔山羊的叫声充斥着整个农场。小小农场热闹极了。















劳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为加强劳动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战略决策,北外附校在课程、师资、场地、设施等方面做足了准备,建立了系统的“课外教育课程监测评价系统”,将评价导向从“教师教了多少”转向“教会了多少”,从“完成课时数量”转向“教育教学质量”,正如国家督学、研究员、我校校长林卫民在接受《人民教育》采访时介绍,北外附校在校内新建了体育、美育、科技、劳动教育基地,利用田园牧场与劳动基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劳动教育。通过引导学生真正做到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刨一刨 撒一撒 踩一踩 小苗冒出头
劳动教育有思想性、社会性和实践性,是干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学期伊始,四年级的孩子们在学校田园牧场承包责任田,合理分组、明确分工,在老师的引领下,开始进行农耕劳动课程,孩子们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在课下主动调查植物、研究天气、了解季节特征,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种子,进行翻土、浇水、种植、管理等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们都非常期待自己的劳动成果。田园牧场课程的建设结合了课堂理论与社会实践,使孩子们在劳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劳动,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孩子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艰苦朴素的好作风;锻炼孩子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适应力,促进身心健康。











拔一把 洗一洗 喂一喂 动物长高高
每年秋收时刻,拔一颗胡萝卜,洗干净喂给小兔子、小羊驼是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事情。今年羊驼、孔雀、鸸鹋有了新的朋友,一匹矮马、两只波尔山羊加入了它们的动物大家庭,孩子们更加忙碌了,不仅要给动物喂食物,清理收集粪便给植物当养料,还要通过PBL形式开展植物的生长变化系列课题研究和生物与环境适应性系列观察课题研究,孩子们像小农夫一样勤劳,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在劳动中提出小问题,乐于探究,把小问题变成小课题。小课题鼓励孩子们自主探究,从“小”处着手,思考探索自己喜欢调查探究的课题内容。孩子们目前已经开展的研究课题有《不同天气对孔雀行为活动的影响》、《不同天气对香猪行为的分析》、《噪音对羊驼的影响》、《兔子的饮食喜好》、《羊驼吐口水行为的研究》等20余项,这些都是学生自己提出的个性化的、全身心投入的、有趣的小问题,并都由一个个小问题变成研究学习的小课题。“小课题”式科学教学模式不仅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自2019年以来,我校小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成果在海淀区金鹏科技论坛中均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在这样的劳动教育中,孩子们不仅体验了劳动生活,学习了劳动技能,也让孩子们知道劳动过程的艰辛,每一次困难和挫折都是对孩子意志、能力的磨炼,每一次磨炼都会让孩子增长克服困难的勇气、抑制自身的惰性,在劳动中孩子体验到了劳动带来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的不断积累,形成独立自主、坚毅和自信的心理品质。这样的教育真正做到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实现了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一片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