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研究】专家引航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初一年级英语组 “专家进课堂”同课异构教学研究

作者: 时间:2021-04-20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校初中英语学科发展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初一年级英语组邀请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副主任王永祥来我校进行教学指导。王老师观摩了初一年级吴翠华和彭欣两位老师的两节“同课异构”阅读课。我校副校长高雁鸣、于苒、杨磊,初中教导处主任王莉以及初中校区英语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

本次同课异构的教学内容是初中英语《新目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 单元主题是保护动物第一节课,吴翠华老师通过一个猜词游戏导入本课话题elephants,继而给出一组图片让学生预测文章的具体内容,整个导入环节短平快、直切主题。之后吴翠华带着学生逐段分析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带领学生梳理关键信息、建立主题句与支撑句、主题与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精读环节梳理出了文章的结构框架,为学生后续的课文复述做好了铺垫。整个精读环节活动设置形式多样化,难度上成递增趋势,既让学生把握了细节内容,又让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领悟到了运用思维导图助力阅读的妙处。本文以运用本课导图框架描写另外一种濒危动物为最后的输出活动,旨在以读促写,让学生学以致用。

 

第二节课彭欣老师从周杰伦参演的一部保护动物的公益短片引入本节课动物保护的话题。为了让情境更真实,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于本篇演讲的内容更有代入感,教师创设了一个情境:假设你是WWF的志愿者,你将保护什么动物?由此,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进入本篇文本的阅读,逐段分析内容,梳理文章脉络。随后,学生根据所完成的思维导图进行课文复述。在读后活动的部分,教师为学生搭建台阶,引领学生思考需要被保护的其他动物,并仿照本文的脉络结构,深入探讨为何保护和如何保护的问题,最终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呈现,旨在让学生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树立动物保护意识,正确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课后,王老师与授课教师以及初中英语教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沟通和交流,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予现场指导。在反馈交流中,专家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切实地点评,指出两节课的得与失,并就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如何根据学情设计出更精细化的学习任务学习评价的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对教师专业成长给出了宝贵建议。王老师指出同课异构的目的就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对两位老师的课分别提出了可以相互借鉴的做法如:吴翠华老师课堂设计精细完整,板书设计精美巧妙并且在处理阅读中采取了不同的任务体现了教师的用心和教学上的严谨彭欣老师对学习评价做了清晰的设计并且设计了能让学生进行迁移创新的学习任务。 

好的课堂离不开一次次的打磨与精炼,更离不开专家的引领。通过此次专家把脉诊断,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定能助推我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力促进老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的提升。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