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读书节系列活动】什么样的少年腹有诗书气自华?看这些同学的经验就够啦!

作者: 时间:2021-04-20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诗书传承千年,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历史印记与家国情怀。人生如能拥有一颗诗意般的心伴随成长,我们就有力量化悲观为昂扬、化卑微为崇高、化平淡为美好。腹有诗书气自华!如何做到?来看看北外附校这些“小诗人”怎么说!

六(2)班 郝婧涵:

古今中外,那么多的作家都说“开卷有益”,书一定有很大的魅力吧!从无字图画书到绘本,从短篇故事到使人流连忘返的长篇小说,它们好像有着勾人魂魄的魔力,使人爱不释手。书,用或平实或精美的语言,在方寸之间,将一个个人物形象活生生地塑造出来,也将一段一段动人故事呈现出来,还有在字里行间停留的那些优美的风景……日子久了,我对读书就有了自己的方式和思考。

选择书籍时,我喜欢去图书馆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类型。先翻看目录、简介,来挑选吸引自己的书籍。看书时,我喜欢一口气读完,这有利于我完整地思考书中的人物性格和蕴含的道理。我沉醉于书本情节带来的噬人美丽,也透过书本去追寻背后的深刻意义。书籍仿佛是大海,是泥潭,掉下去,想出来时,却早已无法自拔!我并不赞成断断续续地读一本书,那样并不容易记住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关系,久而久之,知识的记忆就像脱轨的小火车各自散去了。

书很美,诗也很美。“投我木桃,报之以琼瑶”,那是《诗经》的声音娓娓道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那是乐府的美好汩汩而来。更别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入园”的壮阔,还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顾影自怜的惆怅。每当游览名山胜水时,我便会触景生情,于是便查找有关诗词,与眼前的景象相对应,久而久之,我的诗词积累也像我走过的路一样,越来越多,越来越长!

受到书籍与诗词的不断熏陶,偶然间,我走进了现代诗的大门,无论是《雨巷》遇到的那个“丁香一般的姑娘”,还是满载着希望的《任性的孩子》,短短的三言两语透露着片片诗意。不断地阅读诗文,我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六(4)班 任思衡:

现在再翻阅那些被翻烂又粘好的贴满贴画的图画书,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母亲手把手指读的场景,耳边仿佛又响起母亲为我朗读童话的绵言细语……母亲给了我一把知识的钥匙,把读书这一宝藏的藏宝图递给了我,放手让我去探索未知!从童话启蒙到世界名著,十二年的成长之路上,我读过的每一本书都是珍宝,一路阳光雨露,为我往后的人生铸成了坚固的地基。

我会在书中的人物里看到自己的影子,它像一个倒影充满魔力,吸引着我陷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一个个故事人物的成长历程让我无限着迷,对书爱不释手。可能是我那稚嫩的好胜心让我不禁心生创作的小火苗: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也行!

同样是读书,为何有些人可以读到春华秋实,有些人却只能走马观花呢?阅读时我会经常同一时间打开几本不同的书,不同的情景都对应一本书籍,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阅读方法。我的世界充满了书的味道,床头放的是文学方面的书,每晚睡前要读的;书包里放一本知识性的书,在学校里随便翻翻。我对于阅读时间的安排是力求做到休闲学习两不误,点点滴滴的阅读终将汇成知识的海洋。

在游山玩水时,我会把美丽的风景、发生过的趣事或朗朗上口的古诗词记录下来,在我的素材库中一点点沉淀。之后我就开始进行创作,无论好坏,便一股脑儿地将心中的灵感一个个播种到文学中,把我酝酿已久的花瓣从苞中绽放。“只要你敢写,你就会写”,这是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我文思泉涌的动力,更是我成长路上的微风,给我前进的力量。

回望镜中的自己,才发现书籍早已在儿时埋下了一颗种子,它让我打开心扉,敞开双臂,自由翱翔在文学的天空。这种深爱,不仅仅来源于外界的帮助,更源于自己的执着信念。

六(1)班 程梁硕:

我喜欢背诵古诗词,当我临窗独坐,便会静心听风在吹,感受树在摇,阅读古诗,让我悠闲而平静。当我身处喧嚣,毅然稳坐如素,阅读古诗会有一种淡泊的平静;面对挫折,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向目标挺进,阅读古诗词会有一种坚韧的力量……古诗词,带给我另一个美丽的世界。

背诵古诗词,我主要用的是重复记忆法,就是反复多次阅读强化。如果不复习,之前记的内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忘记得越来越多,最后完全忘记。重复记忆是世界上最好的记忆方法,我要记下一首诗,先从头到尾读一遍,再仔细把注解赏析和背景都了解清楚,不断反复诵读,最后记在心头。通过这种方法,我把《给孩子的古诗词》里三百零八首诗词都熟记于心,之后又买了《唐诗三百首》继续背诵。现在,我开始背诵《诗经》,除了反复记忆的方法外,我还会利用记住关健字来帮助记忆,目前,我已累计背诵诗词六百多首。中国诗词文化博大精深,如果把她比喻成参天大树,我才刚刚摘了一枝,我还要继续坚持!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瑰宝,蕴含着中华儿女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有一天我也会站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打开我的美好生活的另一个世界!

六(7)班 张子宸:

古诗词,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可以让我了解古代社会的真实情况,可以感受当时人民生活的状态,还可以从中获取道理,汲取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心情低落时,我可以通过背诵古诗词宣泄自己的悲观情绪;心情激动时,我可以通过背诵古诗词抒发自己的昂扬斗志。

我通常会利用碎片化时间背诵古诗词,比如课间、早饭前、睡觉前。背诵的技巧因人而异,我比较喜欢使用联想记忆法、分类记忆法和复述法。联想记忆法是一边背诵,一边想象诗歌的画面;分类记忆法是可以把诗词按照内容分为不同的小类,如爱国类、季节类等;复述法是把诗歌内容讲给别人听,在复述中加强记忆。

六(7)班 朱浩纶: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代先贤们的文化成果数不胜数,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这其中凝结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更应该理解背诵古诗词。

我从呀呀学语就开始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很多句子的意思当时并不理解,但是长大后发现“宽转弯,勿触棱”原来是古人对生活常识的一种总结;“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原则;“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是劝勉我们学习要勤奋刻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诗书不仅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是站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美景的感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勇攀高峰,俯瞰众山的远大胸怀;“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充满着浓浓的愁绪……

很多人感觉古诗词读起来没有我们现代文简单,其实学习古诗词并没有那么难,只要你不怕吃苦,多读多看,理解其中的意思,学习起来就很简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也可以多写几遍,记忆会更加深刻。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诗词永恒的魅力,传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吧!

腹有诗书气自华!“诗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蕴含着先人的智慧、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中国诗词里,有一种坚毅的秉性。读诗,是为了去大漠塞北时,能体会“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茫;去烟雨江南时,能体会“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清幽。吟诵千古名句,体味百味人生。诗词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给我们以文字淬炼,给我们以浪漫情怀,给我们以青春永驻的少年心。三毛说:“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我们读过的诗书或许会成为过眼烟云,但它们一定会潜藏在读书人的气质里,成为一生优雅的印记。让我们争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吧!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