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进一步展示我校的艺术风采和文化底蕴,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我校小学音乐组组建了多种音乐社团。各社团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音乐社团中非常具有特色的器乐社团吧!
STARRY SKY行进管乐团

行进管乐(MarchingBand)集管乐演奏与各种表演于一体,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只是管乐队、军乐队演出中的特色节目,后逐步发展成为独立于交响管乐之外的一种表演形式,主要有管乐组、打击乐组和视觉表演组(旗队、枪队、刀队等)。它的成功演奏,不仅需要专业的演奏技巧和出色的合奏能力,还需要高效的步伐队列变换,乐器共鸣带来的听觉震撼力,配合队形变化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产生了无比迷人炫酷的效果。可以达到美育和体育的双重锻炼效果。

北外附校STARRY SKY行进管乐团成立于2015年10月,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校聘请中国解放军军乐团编导兼首席指挥刘新波老师作为乐团艺术总监,由刘老师团队中的专家老师为学生授课。乐团多次参加校内外演出,每年召开乐团音乐会、家长会,并积极参加各级比赛。曾获北京市海淀区第七届红领巾鼓号队风采展示大赛银奖;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暨“中华杯”中国第十一届优秀管乐团队展演“优秀乐团”称号;2017津宝第三届国际音乐节暨第二届行进艺术大奖赛金奖。2019年参加海淀区第九届红领巾鼓乐团风采展示活动获“优秀规范奖”。同年应邀赴重庆参加第一届“中外人文交流小使者”全国总展示并荣获器乐类(集体)一等奖。2020年底,乐团圆满完成中国教育电视台“你好!2021”新年音乐会的节目录制,于2021年元旦在中国教育电视台1套、3套播出,获得业内专家和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北外附校青少年交响乐团
北外附校青少年交响乐团创建于2020年10月,乐团的组建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过重重考核、精心挑选,乐团各声部逐步完善,团员达到155余人,包含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交响乐团基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坚持音乐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将交响乐团打造成具有特色的高质量团队,推动学生音乐教育更好的发展,整体提升学校音乐教育水平。


北外附校青少年交响乐团训练一直做到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保证训练的时间,融技巧性与审美性于一体,注意训练的质和量。在乐团管理上,由校领导牵头,校内老师和专家团队协同配合,每个人各尽其责,上下团结协作,为我校的交响乐团做出努力。每学期乐团对学生定期进行考核,对学生专业技能及时了解。基于学生的程度不一,乐团将学生分为A、B团分别训练,学生分声部进行分层教学,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同时开设音乐基础知识普及必修课。








交响乐团特依托中央音乐学院优质艺术教育资源,师资团队是由北京各大乐团首席、各大音乐学院专业教师、乐团优秀演奏员组成的,由中央音乐学院提供专业指导。
交响乐团专家简介

每学期的乐团训练计划主要根据乐团实际情况进行曲目的选择,并倾向于难易适度、可听性强的作品,同时做到古今中外作品兼顾。这样既可拓宽学生音乐视野,也可兼顾爱好各类音乐的乐团成员,进而培养学生参加乐团训练的积极性。目前交响乐团A团已完成演奏了外国电影泰坦尼克号《我心永恒》主题曲和中国乐曲《歌唱祖国》。交响乐团B团的同学以乐器基本功为主,挑选了适合初学者音域的《小星星组曲》。
相信通过交响乐团将高雅艺术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会更加有利于推动附校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化品位,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艺术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念、艺术素养,从而促进北外附校全面发展。


空谷幽兰古筝社团
古筝是中华民族古老而传统的民族乐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筝已广为流传,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音色优美、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具有相当的表现力,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它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的认识、灵魂和气质,造就“君子”美丽而纯洁的品德,是对青少年进行美育、德育培养的理想“仁智之器”。


北外附校“空谷幽兰”古筝社团成立于2018年,社团旨在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人文修养、艺术素养、音乐知识等多方面进行培养。在学习乐器演奏的同时,通过重奏的形式训练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关注声部间的配合,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为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终身教育目标打下基础。
社团曾代表学校多次参加校内外的比赛和演出。《瑶族舞曲》获第八届国音杯民族器乐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我校获“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权御天下》获北京市海淀区学生艺术节小型器乐展示“银奖”;社团多名学生获第十一届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民族器乐类“银奖”、“铜奖”;参加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60周年校庆演出;每年参加学校艺术节活动、新年联欢会、六一等活动。





《月光下的凤尾竹》
社团现分为A、B团,每周进行三次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每个团都有各自的团长,帮助老师充当着“小师傅”的角色,通过以老带新的形式,新团员们能够很快的适应训练,充分融入到社团的大家庭中。学生们还亲自参与社团的团徽和口号设计,为学习之余增添了许多欢乐。



我校还开设了不同年级段的古筝选修课,为更多学生提供学习机会,推广和普及民族音乐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