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研究】 心中有温度,眼中有光芒 ——初中语文教研组进行《老王》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活动

作者: 时间:2021-04-21

2021420日下午,初一语文备课组孙亚萍、任彦两位老师对文学大家杨绛的散文《老王》进行了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我校副校长于苒、高雁鸣、杨磊,初中教导处主任王莉,初中校区语文教师及部分其他学科教师参与了此次活动。

基于散文教学核心素养的落实要求与对《老王》单元教学地位、文本价值和学情特点的分析,两位老师对课文进行了异构教学设计。

孙亚萍老师的教学设计注重在对文本语言文字的阅读赏析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通过语言的提炼、比较、探究三项活动,解决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三个问题。对老王生活境遇的概括,既是对写作背景的提炼,也唤起学生对社会底层人物的深切同情;通过比较三次写“送”,既让学生明确“几件事写一个人”的艺术手法,又让学生深切体味到老王身上质朴、善良、无私的人性之美;通过对相关语句的细读找出老王的付出与杨绛一家的付出的“不对等”,从而极为明晰地引导学生体味杨绛的“愧怍”之情,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对杨绛这一知识分子身上的自省精神有了更深的领会。

任彦老师从杨绛的温婉简淡又意味深长的散文特点入手设计教学情境,以制作微频脚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温暖的故事”。通过咬文嚼字,从近乎白描的叙述中体会作者的深情;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关注前后文之间的呼应,探寻人物行为的合理逻辑;适当补充背景资料,引导学生从特殊时代背景出发,体悟老王身上的人性光辉。以关注“开头、反复之处、特殊句子、详略安排” 等学习策略,引导学生梳理感情脉络,体会作者情感,深入解读主题。最后用科学的评标引导学生交流感悟,学习杨绛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以及对自身反省的高贵品质,情感升华水道渠成。

课后,初中语文组全体教师对这两节课从单元设计、学情把握、具体的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板书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点评,共同探讨写人叙事散文的教学思路。

这次活动,不仅使两位上课老师受益匪浅,也让听课老师听有所感、心有所获,真正做到了“心中有温度,眼中有光芒”,目标在远方。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