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培训】做心中有儿童的好老师——我校邀请吴正宪老师为全体小学教师作讲座

作者:孟三娟 时间:2021-04-25


 

423日下午,数学教育专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莅临我校,在国瑞厅为全体小学教师带来一场“做心中有儿童的好老师”的主题讲座。讲座由我校党总支书记、小学校长张继军主持。

“这是一场探索之旅,你们注意看最后那个笑容。”讲座伊始,吴老师的话一下子就把大家的目光吸引到一段视频上:一岁的小宝宝不断地想办法,一次、两次、三次……借助周围的“工具”,不断尝试,终于成功地从床上趴下来,孩子露出了甜甜的笑容。吴老师指出,如果拍摄视频的家长一下把孩子抱下来,孩子就失去了成长的机会,而这样获得性的成长是非常宝贵的。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保持耐心,给儿童留出充足的成长时间和空间,帮助他们慢慢长大。因此,教师要了解儿童,心中有儿童,才能更好地助力儿童的成长。

随后,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吴老师用一系列问题引发所有老师的思考:儿童为什么要学数学?我们如何帮助儿童学好数学?吴老师强调,增强儿童学习兴趣和自信很关键。“没有什么比激发兴趣、保护孩子好奇心重要;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没有什么比保护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没有什么比养成好习惯,习得好品质更重要。”吴老师从四个维度结合具体实例,深入浅出、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这些观点的内涵和外延。老师们不但被这些教育理念所启发,同时也被吴老师生动地讲解所感染,动情之处,不少老师都留下了热泪。吴老师希望教师要和儿童平等对话,学会等待、学会鼓励、学会发现长处、要尽量为儿童提供帮助,做好孩子生命里的贵人。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资源,吴老师以数学学科为例,告诉大家要让儿童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家长和教师要善于设置与生活接近的情境,用富有童趣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如吃饭穿衣、观察钟表、植树问题、鸡兔同笼……让儿童在活动中、游戏中快乐地学习。

吴老师用自己的小外孙女提出的问题:“是谁拴着月亮,它怎么不会掉下来?”指出,儿童是天生的提问神器,教师要让儿童在问题中学习。心中有儿童,就是要鼓励学生产生问题,并认真对待儿童的问题,向儿童展示你的好奇,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要引导学生用学科的眼光观察,用科学的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

最后,吴老师强调,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学生以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有规律、有节奏地活动,并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小学阶段要重点培养儿童认真倾听的习惯、仔细观察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收集信息的习惯、归纳整理的习惯、自我管理的习惯、合作分享的习惯、乐于阅读的习惯,而好的学习习惯能为个人的成长奠定基础。

吴老师的讲座,以“做心中有儿童的好老师”为题,向老师们传达的不仅仅是学科教学的术,更多的是身为人师的“魂”,即“俯下身来看儿童”的儿童观。

吴老师的讲座,让老师们认识到,若想成为儿童“心中的好老师”,需要我们与孩子平等对话、学会鼓励和等待;需要我们善用生活中真实的问题,让儿童在活动中、游戏中、解决问题中学习;需要我们鼓励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科知识的学习变得自然、具体,不再与自己的生活遥不可及。此次培训为老师们点亮了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方向。相信在专家的高位引领下,我校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继续高质量发展。 

(一年级组孟三娟撰稿)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