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做值日,回家做家务……劳动教育就只有这些?“五一劳动节” 将至,快来看看北外附校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
为加强劳动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战略决策,共同推动劳动教育创新发展,北外附校在课程、师资、场地、设施等方面做足了准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劳动教育,通过劳动教育生活化实施、课程化实施、活动化实施,引导学生真正做到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

劳动教育生活化
各年级创设多样的日常生活劳动任务,让劳动与生活碰撞生成智慧,孩子们在劳动体验中加深对劳动的理解和感受,充实劳动知识、增进劳动管理、丰富劳动情感。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提供劳动清单,通过劳动存折进行劳动记录。










劳动教育课程化
劳动课程的建设尊重学生兴趣、着眼学生发展,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劳动学习,北外附校在一到六年级开设了开心小农夫、当代小能手和生命科学领域课题研究的课程群,孩子们遨游在课程中,劳动出汗收获成长。

开心小农夫课程与学科课程进行融合,一年级认识校园里的动植物,二年级种植蚕豆、蘑菇,三年级养蚕,四年级种植凤仙花,五年级在学校田园牧场种植蔬菜,六年级在田园牧场饲养动物。













当代小能手课程主要为手工劳动,即动手又动脑。一年级孩子玩转粘土,用粘土创造艺术品;二年级用不同的材料发挥创意,制作手工作品;三年级依托科普剧发明创造舞台道具;四年级利用小小的布料缝制作品;五年级制作微景观;六年级制作陶具。益智又有利于身心健康,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想象,充分体现在手工制作上,体现出不一样的精神境界!在劳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切实获取操作(操纵)性、制作(创造)性体验。











生命科学研究院以小课题研究课程为主线,从“小”处着手开展研究课题如:《不同天气对孔雀行为活动的影响》、《不同天气对香猪行为的分析》、《噪音对羊驼的影响》、《兔子的饮食喜好》、《羊驼吐口水行为的研究》等,“小课题”式科学教学模式不仅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自2019年以来,我校小学生的小课题研究成果在海淀区金鹏科技论坛中均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劳动教育活动化
“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北外附校开展了劳动周系列活动——“奋斗成就梦想,劳动开创未来”主题升旗仪式、田园牧场义工招募、蔬菜种植班级赛、小课题开题活动。




夏尔·佩潘在《自信的力量》里说: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可以在辛勤劳动之后亲手收获劳动成果,在汗水的结晶中找到自尊心、身份和认同感,即使被生活伤害,也可以通过劳动找回失落的信心。让我们从学生成长出发,打造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共同培育会合作、能担当、有情怀、有自信的外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