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来稿】小蜜蜂成长记二三则(一)

作者: 时间:2021-04-30

(一)妙妙的进步

——“小蜜蜂成长记”


    2020年9月,孔维妙兴高采烈的迈进了北外附校社区办园点的大门,成为了小幼衔接(3)班王老师的学生。看着孩子一天天的成长,作为家长,感受最多的是欣慰、是惊喜、是感动,在此感谢学校老师们的辛勤培养、教导和陪伴。

    如果说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开启了孩子混懵的世界,那么在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校班主任则更像是一盏明灯,时刻为孩子指引方向,照亮前行的路。


   学校班主任是孩子在学校里的家长,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对孩子的言行举止加以正确的指导。孩子一言一行的点滴进步,离不开老师们的教育,离不开的老师们对孩子的关心和付出。具体有以下两点进步尤为明显:
   一、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相对于学习成绩来说,在小幼衔接阶段,我个人认为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更为重要,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踏实学习的基础,反过来,正确的学习习惯养成也能保证形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进入北外附校社区办园点半年多的时间,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学习越来越规律。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孩子的“起床气”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天晚上睡觉前提醒妈妈有没有定好闹钟,以免上学迟到。第二天早上闹钟一响,自己就顺利起床洗漱。作为孩子的妈妈,甚是欢喜与欣慰。
虽然学校现在不会留课外作业,但是孩子在学校积累的文化知识和在学校养成的学习习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课后的生活中。比如她跟同年龄段的小朋友一起看书学习,无论是坐姿还是思维习惯,都显现出了优势。
   二、兴趣变得越来越广泛
孩子之前会有固定的思维习惯,喜欢或是不喜欢,能做或是不能做。北外附校丰富的课程安排,让孩子体会到了各个课程的趣味性、实用性。比如学校的围棋课,在我的意识里,她肯定不会喜欢。果不其然,她每次告诉我的是:最不喜欢上的就是围棋。但是随着课程的深入,现在孩子已经喜欢上了围棋这门课程,或许这就是学校的魅力,这就是老师的魅力。
  在北外附校社区办园点,看到孩子渐渐长高;看到孩子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看到孩子每天在思考和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行;作为家长由衷地感到欣慰,也由衷地表示感谢!


(供稿:小幼衔接(3)班孔维妙家长)

(二)眼里闪光的Silvia

——“小蜜蜂成长记”


   春天来临,万物复苏,小蜜蜂Silvia在幼儿园的时光已过半,望着洒进书房的一缕缕阳光,仿佛她在幼儿园和好朋友、老师们一起学习、游戏浮现于眼前,那么幸福、那么美好,那么多难忘的回忆。感恩老师们辛劳的工作、默默无私的付出,感谢你们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作为Silvia妈妈每一天都能感受到她的快乐和成长,感恩深藏于心。

      今天清晨,Silvia睡眼惺忪的伸个懒腰,突然问了一句:“妈妈,今天是星期几,不是周末吧。”

    “你希望今天是星期几?”我开玩笑的对Silvia说,“我希望是星期  一,这样我就可以多上几天幼儿园再过周末。” Silvia笑了。

“哦,这么喜欢幼儿园,难道你的老师有魔法吗。”我假装一副疑惑的样子。

“对呀,我们海鸥老师就会魔法!妈妈你知道吗?我们学校有大大的图书馆、跑一圈就会的气喘吁吁的大操场,还有……”

Silvia说起幼儿园总是一副意犹未尽的摸样。

   的确,这样活泼、舒适、多彩、友爱的幼儿园生活,谁会不爱呢。在进入北外附校社区办园点前,她是一个胆小、害羞、缺乏自信的孩子。如果在小区遇到小朋友做游戏,她只是静静的观看,看得出她很喜欢、很期待在一起玩儿。如果和小朋友发生冲突,她一般都是选择退让的一方。每一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我和爸爸都会选择鼓励她、带领她一起参与,大概是没有专业的知识、没有站在Silvia的立场进行深度的换位思考,一次一次的鼓励,收效甚微。和很多新手父母们一样时常焦虑,充满深深的无力感。进入北外附校社区办园点快一年了,现在的她勇敢、自信、快乐阳光。如此珍贵的成长,离不开老师们对Silvia的鼓励,最重要的是老师们用科学专业的方式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三月的升旗仪式令我和爸爸印象深刻,幸运当选升旗仪式的主持人,她站在台上自信满满、落落大方,还懂得跟搭档友好的协作。那一刻,内心充满感动、自豪,瞬间热泪盈眶。一定是爱,暖暖的爱给了她足够的鼓励和安全感,才能支‍持她站到前面娓娓而谈。

   那天回到家,我问Silvia:你站在高高的演讲台上,感觉怎么样。她转头笑了,走近我两步悄悄的说:我觉得特别好,感觉自己像个长大的小学生,老师鼓励我,她说相信我可以……我安静的的端详着眼前这位眼里闪光的孩子,微笑着湿了眼眶,感谢幼儿园的老师们带给Silvia的爱与智慧、支持与快乐,感恩这一切。

   孩子,妈妈希望你在成长的过程中,越来越勇敢、自信,愿你在幼儿园老师的呵护下健康快乐、幸福的成长,让幼儿园的生活成为你人生记忆最美好的开始。在这里,所有爱你的人都关心着你,爸爸妈妈为你的进步喝彩,为你的童年祝福。

   加油!我们可爱的小蜜蜂Silvia!

(三)廷廷的变化

——“小蜜蜂成长记”


   大家好,我家“小蜜蜂”廷廷已经成为小蜜蜂半年多了,从一个“嘤嘤嘤”的小小蜜蜂到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震动着小翅膀在花丛中辛勤采蜜的壮实有力的小蜜蜂了。

   话说刚去小幼一班不久,贾老师在下班时间,时不时地与我沟通孩子的情况,比如:面对与同学的矛盾,我家廷廷通常用咧开嘴嗷嗷哭的方式“击退”困难。我都能脑补出她大哭的时候露出小舌头的画面,这画面一两次是好笑,多了就令人崩溃了。

在此之前,廷廷在一家班级只有8个孩子的幼儿园经历了一年多无微不至的保护,8个孩子3个老师!有次假期前, 7个孩子都没归队,还在外跟家人玩,唯一一个孩子被3个老师和1个授课老师围着,给吓哭了……当时,我跟另一个家长的困惑就是:班级人少,孩子社交少也是问题,所以就有了上面的情况:孩子不会处理矛盾。

      再有,廷廷是8月7日生人,在班级里是最小的一波,我总觉得她各方面会幼稚也是正常,不需要太关注。

我把些客观因素跟贾老师说明了一番,贾老师很理解我和孩子的困惑,很仔细地帮忙关注了孩子的特点,并推荐我看看樊登的育儿书籍。

在此期间,孩子再发生类似情况,比如廷廷跟小朋友撞到一起又大哭起来,老师会首先安抚廷廷,紧接着对被哭声震撼到的小同学解释:有时候哭,是一种发泄,这对疼痛是一种缓解。我被这种可爱的安抚、给懵懂的小孩足够的面子的教育感动到了。

老师很耐心地跟我谈:孩子在小学之后会面对更大的集体,并不是要压抑孩子的天性,而是在面对一个较大的集体的时候,如何处理情绪、矛盾相当重要。我很受触动,也很仔细地读了一些育儿书,很受启发。

   之后我与老师一起引导孩子,跟她讨论问题发生后,我们该如何去解决当前的问题,适当调整情绪,做一个快乐的小朋友,还会跟爸爸在家做一些情景演练。慢慢的,廷廷嚎啕大哭的情况越来越少了,朋友越来越多了,每每回家,都跟我讨论班级里的趣事,如数家珍。

   上周放学,廷廷穿着一身“小蜜蜂园服”,自己背着书包,跟我走在回家路上,路过一个小区入口,她突然问我:“妈妈,我可不可以去捡一下那个盖子丢在垃圾桶里?”我回顾一看:地上有一个黄色薯片盖子。我忙走过去用身体挡住她,回答她:去吧!小嫩手捡起盖子丢在垃圾桶,路过几位行人对她行了注目礼,我非常自豪。

   我认为孩子简单的一个小举动说明了几点:首先,孩子变得会征求家长意见,会尊重家长的意见;其次,她也许在确认做这件事是否安全,变得有安全意识;最后,捡起街边垃圾这件小事又能有多少成年人乐意做呢?孩子变得有大爱!

   后来我得知,在一次学校的节目彩排后,孩子们主动捡起彩排后遗落的道具,这没有任何老师的提醒完全是自发的。这也许是多次老师们的引导后,深植在小蜜蜂们心田里的种子开出了一朵朵小花。

   平时,廷廷还会时常跟我分享一些事,比如:妈妈你知道刹车的时候,纸巾盒掉在地上是什么原因吗?是惯性!是大海鸥老师告诉我的!妈妈,我们今天去看了小动物!太可爱了!妈妈,今天我们参观了图书馆,真-----大!妈妈,我今天把你给我的点心偷偷放在了老师的办公桌上,嘻嘻~

   每一个分享,都是开出的一朵朵小花,这是小蜜蜂和大蜜蜂们的共同努力结果呀!

  我们常羡慕日本的教育---纪律性、自觉性;我们常羡慕欧美的教育---创造性、专业性;而我们国人家长在羡慕之余99%把注意力集中在课业上,疯狂抢跑。

   而我跟老师的多次沟通中,几乎很少听到老师对孩子文化知识积攒的忧虑,反而更加关注孩子的心智成长、行为习惯的引导,这些提醒,时不时地把我拉回对孩子教育的主干道,真心谢谢!

  还有一个让人感动的小细节:我最近健身,经常关注“微信运动”,不经意发现,我们的生活老师金大姐的步数,每天都在近20000步!我眼前显现的画面是一位、多位步履不停的“大蜜蜂们”的忙碌场景。

  所谓“德育”,德先行于育,学校自上而下的德行,自林校长到孟园长,再到老师们,这些大蜜蜂们建造起了结构稳固的蜂巢,才引来这么多趋之若鹜的小蜜蜂和家长。

   北京四月,花开满城,蜜蜂嗡嗡,蜜香盈盈。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