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研究】“在做中学” 提升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记初中英语骨干教师示范课

作者: 时间:2021-09-15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建议中指出: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在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中,要有明确的交流目的、真实的交流意义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应包括学习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的过程,使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通过接触、理解、操练、运用语言等环节,逐步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基于课标建议,初中英语骨干教师张硕于9月14日上了一节阅读研究课。

张硕老师所执教的《An unusual hobby》一课选自English in Mind Book 1 第一单元Unit 1Free time. 本节课的教学立足于《准》三级目标,“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和简短的故事,能和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交换信息,能读懂小故事及其他问题的简单的书面材料。”


所执教的初一学生在进入新的环境之后,面对新的同学,通过兴趣爱好这一话题,互相了解,结交新的朋友。本节课是起始单元的阅读课,主要聚焦于一位15岁女生不同寻常的爱好——养蜂,通过描述她如何围绕自己的兴趣爱好度过周日的一天,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容,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活动中有明确的交流目的、真实的交流意义和具体的操作要求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同时通过进行逐层深入的发问来挖掘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着重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深度内化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自然地引入最后的interview任务达到更好的输出效果通过问题链的设置,让学生思考何为兴趣爱好,通过jigsaw小组活动的形式,交流彼此的兴趣爱好,互相增进了解,感受兴趣爱好在人们生活中的意义,同时实现目标语言的交际意义。


在学习完本单元的内容之后,学生通过运用语言知识寻找与自己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同制作海报,组成课外俱乐部,吸引更多的同学加入,由此引导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情,特别是用英语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表达简单的个人观点和感受,从而提升实际语言运用的能力。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通过实践来学习”理论。他指出,“通过实践来学习”意味着在活动中,经验中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探索客观规律的方式,使学生在提出问题、与他人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完成语言实践活动。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