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打造优质课堂。我校小学数学组开展了以“大单元主题学习视野下活动任务的有效性”为主题的骨干教师及党员的示范课展示活动。

赵阳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循环小数》,赵老师立足分数除法的单元整体教学,通过分类的活动,理解无限小数的本质,打开了学生认识小数的另一扇天窗,最后,在除法的计算中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特征,掌握判断循环小数的方法。

于德平老师执教的是《彩带有多长》一课,于老师以培养学生度量意识为核心,“单位”为其中核心要素,设计让学生用1cm长小条测量彩带的长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在用“1厘米”测量的过程中形成一把“尺子”,体会到单位的累加,突出度量本质。最后通过介绍人类测量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王晓晨老师执教的是《还剩下多少》一课,本课主要学习认识减法,理解减法的意义。王老师结合熟悉的苹果树上掉苹果的生活情境,提出用多种方式表示苹果树上掉苹果的过程,学生通过摆小棒、画图表示和列减法算式的方式进行抽象建模,体会减法的实际意义。最后通过讲减法故事,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减法问题并解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意义。

牛桂欣老师执教的是《一共有多少》一课。本课是运算的起始课,牛老师由生活中过生日的情境出发,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提出加法问题。之后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探究空间,设计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的活动,学生从动作感知入手,再到画图,逐步抽象出静态模型,加深对“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有多少”这一加法意义的理解。

周彦老师执教的是《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本节课是乘法的起始课,周老师以游乐场为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乘法运算的简洁性,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活动实效性较强。

焦顺飞老师执教的是《什么是周长》一课,焦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直观感知”图形的周长,设计了摸一摸、画一画的活动,使学生深刻理解图形周长含义,探索出测量周长的方法,并总结出“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整个教学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比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

李娟老师执教的是《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李老师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排列组合问题。本节课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积累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周继娜老师执教的是《卫星运行时间》一课,通过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引出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提出“绕21圈需要多长时间”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在精确计算前,周老师安排了估一估环节,组织学生估算并交流方法。接着,和学生一起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老师适时的引导,循序渐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通过二次尝试的纠错和课堂练习的巩固拓展,也为后续乘除法学习奠定了基础。

罗丽萍老师执教的是《线的认识》一课,通过引导学生将大量的生活情境进行数学抽象,抽象出“点”和“线”两个重要的几何元素,为后续相关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本节课教学内容层次分明,梯度合理,结构清晰,逻辑性强,内容步步深入,同时又很有挑战性和趣味性,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浓厚,收获颇丰,情感体验愉悦。整节课的教学设计,行云流水,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给学生带来了“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堂。

邢艳丽老师执教的是《平移》以东京奥运会中国首金的升旗现场视频为契机,让学生直观感受平移运动特点的同时渗透学科德育。整节课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足够的交流时间,生生互辩,教师适时总结,将平移的知识娓娓道来。最后还将点线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与平移相勾连,鼓励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学习数学,给学生开了一扇思考的天窗,将看似简单的知识上出了高度。

柏庆杰老师执教的是《生活中的比》一课,通过实际操作配比消毒水让学生直观感受比的意义,理解水和消毒液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探索、讨论、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环节由浅入深,在较为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提炼了比这个概念,实现概念的内化。

冯峥老师执教的是《百分数认识》一课中,从学生实际入手,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百分数,并能正确地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此次骨干及党员教师示范课活动的开展,为本校青年教师创造了互观互学、交流研讨的机会,必将促进学校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年级数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