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上午,数学教育专家、全国特级教师吴正宪莅临我校,指导小学数学教研活动。我校全体小学数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第一节研究课是邹芬老师执教的《前后》。这节课邹老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通过龟兔赛跑、森林运动会、卡丁车比赛等情境以及猜一猜的游戏将“前后”的教学贯穿其中,各个环节之间过渡自然,学生在各个情境中,深刻体会了前后的位置关系,也培养了学生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最后,又回到生活中找一找“前和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第二节课是孟三娟老师执教的《表内乘、除法的复习》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和除法之后的一节复习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立乘法、除法之间的联系,进而勾连四则运算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在教学时,我一共设计三次联想:第一次复习乘法和除法,建立乘法和除法之间的联系;第二次迁移,建立加法和减法之间的联系;最后第三次联想:你还能找到谁和谁之间的关系?三次联想层层递进,全面的帮助学生由点到面形成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网。

第三节课是佟欣老师执教的《认识小数》,在《认识小数》一课中,通过读价签、做价签的环节,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读写小数、简单了解数位间的十倍关系。利用生活中常见的货币单位:元、角、分来转换,与小数进行互化,从而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减轻了学生认知的难度,这也为学生后续进一步认识小数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经验。


最后,吴正宪对三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和指导。吴正宪老师立足新课标,围绕新课程理念展开评课,从如何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方面进行指导。吴老师结合邹芬老师的研究课指出:老师在课上应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有体验的空间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结合孟三娟老师的课提出:从如何打通运算之间的承重墙开展评课,孟老师在沟通四个运算的关系这个部分做的非常到位,对于复习课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给学生更多的机会。结合佟欣老师的课提出:本节课的细化单位是在为后续的加减乘除运算奠定基础,要从“数与运算”的整体视角,抓住核心概念,建立整体知识结构,沟通起内在联系。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儿童感悟数学本质的一致性、运算本质的一致性、体会数与运算之间的关联。此次教研活动充分发挥了专家引领的作用,激发了老师们提高专业水平的内在动力,建立大单元观,把握单元核心素养,建立“承重墙”,打通“隔断墙”,让每一节课都不是一节孤单的课,让学生把知识串联起来,融会贯通起来,让我们的教学做到真正的化繁为简,进而推动减负真正落地。这对我校数学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年级数学备课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