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要求、加强家校沟通、提升育人能力 ——我校小学召开主题德育论坛

作者:李文霞 时间:2022-03-14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市区教委有关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文件精神,积极稳步推进“双减”工作,构建良好育人氛围,为学生健康成长赋能,3月11日,我校小学召开“落实‘双减’要求、加强家校沟通、提升育人能力”主题德育论坛。我校校长林卫民,党总支书记、小学校长张继军及全体小学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小学德育管理项目组副组长李文霞主持。

17E67

三位来自不同学段、在家校共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班主任通过生动的情景再现,进行了家校沟通案例分享。二年级(9)班班主任钱珍分享了如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与家长进行持续、有效的沟通来制定家校共育计划,促进学生好习惯的养成。钱老师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点滴进步,以此来鼓励家长,逐渐帮助家长认识到亲子陪伴的重要性,提升了家长的家教水平。四年级(7)班班主任贾娟老师分享了如何通过耐心的沟通、专业的指导来安抚家长育儿的焦虑情绪,并帮助家长科学地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正确方法,从而缓解焦虑情绪,融洽亲子关系,为孩子成长营造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六年级(8)班班主任冯峥老师分享的主题是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无微不至地关心、鼓励学生。让班级里的每一位家长都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和爱护,从而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她在分享中讲到,家校沟通要坦诚相见,有时候需要站在家长的角度去理解共情、换位思考,在“双减”背景下,通过沟通和帮助降低家长的焦虑,家校共同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随后,两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班主任分享了如何通过“柔性”措施来有效推进疫苗接种的工作心得。四年级(2)班韩雪老师分享的内容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耐心沟通,能够帮助家长消除顾虑、理解学校构建有效免疫屏障的重要性,继而获得家长对此项工作的高度配合和支持。六年级(7)班高雪莹老师是寄宿班班主任,她在日常工作中细致、全面地关注孩子在校的生活和学习,急家长之所急、想家长之所想,做好孩子们的“大家长”。在日常家校沟通中她积极运用微信等新媒介,加强家校联系,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高效完成各项工作。

五位班主任分享后,李文霞带领老师们一起复盘了案例中家校沟通的智慧和方法。她讲到,开展家校沟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不卑不亢,疏密有度;乐做桥梁,融洽关系;拓宽渠道,经常沟通;主动预见,未雨绸缪;积极联系,重在平时;表扬肯定,正面引导;细节关怀,以情动人;精进业务,赢得信任。教师的关注点必须落在学生全面发展,只有基于对学生真诚的爱,家校才能共绘育人“同心圆”。李文霞对寒假家访工作进行反馈,根据寒假家访目标和要求的落实情况,抽样检查了家长电话回访、家访过程记录表,并及时召开了学生座谈会,通过上述三方面信息的分析反馈,总结了本次寒假家访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对后续需要努力的方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李文霞还解读了本学期的家长会方案,从会议前期准备、会议内容安排等方面对老师们进行了专项培训。

7C56B

  林卫民对本次会议做了总结。他讲到,“双减”政策的出台对学校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双减”背景下,学校要进一步在课堂教学、作业研究、课后辅导等方面“提质增效”,做到减负不减质。要进一步构建“家校共育、携手并进”的保障措施,加强家校沟通,精心设计每一次家长会,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学校在学科教学上的“提质增效”行动,了解学生的学业情况,消除、减轻家长对于“双减”的困惑和焦虑。林卫民特别提到,今年,我校又有60名教师被评为海淀区学科带头人和海淀区骨干教师,教师团队的教育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希望全体教师致力于优质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精细化落实各项常规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反思、总结,修炼自己的能力,成为形神俱佳、充满智慧的教师。最后,林卫民对我校疫情防控以及校园安全工作进行了部署。

86E95

BF543

  通过此次家校沟通主题论坛的学习,教师们进一步明确了家校沟通的重要性,也学习到优秀教师行之有效,情理交融的家校沟通好方法,对下一步在“双减”背景下家校携手,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