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任务,提升育人能力——海淀区第十届“世纪杯”骨干教师校级展示课系列报道

作者: 时间:2022-09-23

近两周,随着对《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深入学习,以海淀区第十届“世纪杯”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基本功展示活动为契机,我校小学部开展了区级骨干教师的校级展示课活动。语文教研组共有五位教师参加本次活动。

五年级的三位老师执教的课型不同,文体不同,但均能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精心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爱语文。

孟娜老师执教习作指导课《我的心爱之物》,从五年级学生实际学情出发,对标《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设置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使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明确习作标准,按照标准逐步习得描写心爱之物,表达喜爱之情的写作方法,实现思维的进阶。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学生的习作热情和灵感被点燃,在平等和谐的师生互动中达成预定教学目标。本课教学设计是落实新课标和新课改要求的一次大胆尝试,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学习和研究的范例。

张月华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组织教学活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圆明园的相关资料,初步体会情感。课中注重“运用资料,进一步体会情感”,设计了“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一主问题,借助资料从“布局美、建筑美、文物美”三个方面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及毁灭带来的不可估量的损失。在此过程中,精心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情感变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强国之志。课后布置“迁移运用”,阅读爱国诗歌,结合相关资料,比较其与《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表达情感的相似之处。整节课,从认知到实践再到迁移,突出了语文实践活动,实现了思想情感与语言运用的和谐统一。

张坤老师执教《搭石》一课。本课紧紧围绕“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一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阅读速度、反思阅读慢的原因,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体会并逐步掌握“集中注意力、不停顿、不回读“这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作为五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既能统观本单元的单元整体,也能高效落实本篇课文的字词教学,使学生准确把握主要内容。课堂环节紧凑,又张弛有度,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习得阅读的基本方法。

四年级两位老师分别执教神话单元中相邻的两课时内容——《盘古开天地》和《精卫填海》,使学生在把握故事主要内容,感受神话神奇想象的同时,初步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石霞老师执教本单元起始课《盘古开天地》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生初步了解神话特点,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之后,以“我给神话配插图”(创作连环画)这一大任务作为学习活动的延伸。学生通过小组内线下线上交流,充分发挥想象,共同为神话补充插图,为第二课时的交流展示做好前期准备。本节课,通过“我给课文插图取名字”“神话插图大家赏”等环节,引导学生在回忆故事主要内容和画面之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并汇报想象的画面和体会,展示集体创作的插图,体会人物形象。通过“我会接龙讲故事”环节,复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以大任务、大情境为主线,落实语文要素,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

王兴兴老师通过创建“我是神话传讲人”的大任务,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学生在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中阅读神话,传承文化。《精卫填海》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王老师通过字理识字、文白对译,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的基础上扫清字词障碍,夯实基础。围绕“传讲神话”的大任务,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逐步疏通文意,把握主要内容,在想象中体会人物形象,在传讲神话过程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落实语文要素,实现思维的进阶。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将继续开展指向语言运用的课例研究活动,并将基于单元整体的“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索,作为研究的重点。相信几位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展示课,必将开创语文组集体教研的新天地,进一步提升我校语文教师的育人能力。

 

 

 (小学语文教研组  石霞)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