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一节课是否为好课---王秀伟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每一堂课,当你课后进行教学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那么一些不足和遗憾。这些不足和遗憾,却是我们提高的教学艺术水平的法宝,正是在他们的不断磨练下,我们的技能得到了提升。一节有意义的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要求。一节好课不能十全十美,但要有意义。这里所说的有意义是学生学到了新知识,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也可以是能力得到锻炼,产生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还可以是教学效果反馈回来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更可以是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自信心增强,继续学习的潜能得到开发。所以,一节有趣、有效、有意义的好课要看师生双方面的表现:
教师的素养是生成一节好课的前提
1.目标明确,教有方向
通常上课前教师都会制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知道这节课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但是如果达到目标的途径不够清晰,或目标定得过高,脱离实际,这些都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一节好课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
有时候学习完新课后进行巩固练习,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学生完全没听懂,思前想后找不出理由,那节课的活动安排的很好,学生参与的情绪也很高涨,气氛相当活跃,但为什么作业会做得一塌糊涂呢?反思的结论是:教师只是为学生有得活动而设计活动,对学生的学生目标并不是很清楚,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当时学生的热情劲儿只顾着活动,使得活动变成纯粹的“玩”了,没有真正掌握学习目标,所以教学的效果不太理想。
学科教学除了具有文化教育的功能,还应具有思想教育、情感渗透的功能。因此,一节好课教师还应根据各科教材各自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试想一下,若干年后,哪怕这些学生这节课学到的东西都忘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的一些技能是永远忘不了的,思想上、情感上得到的熏陶也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当然,学生的智力,能力水平不尽相同,是否一节好课还要看教师是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具体帮助。
2.驾驭课堂,机智应变
一节好课教师要具备较高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及时发现学生中的问题,能智慧、恰当而又果断地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突发事件,及时矫正学生的错误,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实际效率,使课堂变得优质、高效。
怕学生出错的思想在教师的心里像根刺。一旦触动便掀痛全身,所以教师常常有意无意地在课堂上避免防止学生出错。其实可以巧妙地处理这种情况,可以把学生犯的错误加以利用,循循善诱,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用几分钟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了一场精彩的辩论比赛,这样不仅改正题目的错误,更重要在于训练学生分析、思考的方法和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学生出现的“错误”当做了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教师要灵活应变,机智处理,顺着学生的思维而又高于学生的思维。一堂课下来如果没有学生犯错不一定就是好课,一节课好坏不在于学生是否出错,而是因为教师不怕学生出错,运用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反能“将错就错”,这样的课才更真实、更精彩、更有意义。
3.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
一节课除了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教学过程流畅之外,其实布置作业也是很重要的环节。作业是对学生课堂掌握情况的一种检验,也是对教师授课的一种反馈。因此作业的质量也非常重要。作业设计不需要太花哨;要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要求注重层次性、针对性、再创造性。作业设计不仅要关注全体也要关注个性。作业的好坏也非常重要,所以也要需要多花心思去设计。
总之,评价一节课的标准还有很多,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