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专家王建平老师再次莅临我校,指导本次主题为“聚焦深度学习--在阅读课中实现学生的深度阅读”的教研活动。
四年级的任晓蓉老师为专家和全体老师展示了一节示范课,本课选自新起点英语Lesson3, 为文段阅读课。文本以asking for help为主题,叙述了Steven跟爸爸走散后在咨询处借用电话求助的故事。任晓蓉老师利用问题驱动、合理设问,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时补充其他相关场景的语料,带领学生制作求助海报和外出安全预案。本课在读前、读中和读后环节分别设计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类活动,通过不同层次的活动落实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
执教老师任晓蓉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及思路进行了梳理,并进行了单元整合设计说明。各年级老师也对本堂课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困惑。王建平老师首先肯定了我校老师在说课方面的进步,对本堂课的教学设计给予了赞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思路清晰。二.问题驱动助力文本理解,文本呈现结构化、问题呈现显性化。三.绘本补充实现学习迁移。四.板书呈现语境化,结构化,为有逻辑表达提供了基础。同时也提出了改进建议:一.本学期说课流程上已经比较完善,下一阶段要做基于教学活动的研究。二.对绘本的定位要清楚,挖掘可以更深入,就绘本话题继续延展到后面的活动。三.考虑学生的实际获得。四.激活学生,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进行连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王建平老师就“如何在阅读中进行深度阅读”为主题,引导教师们展开思考和讨论。各年级结合学情,分别分享了本年级对于深度阅读的理解:课堂中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处理文本时教授阅读策略,发展思维品质,培养和渗透文化品格;对文本一定要有深入理解,找到大问题,设计从低到高、有逻辑层次、联系紧密的小问题;给学生独处空间,读完后进行分享和交流,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基于学情,在理解的基础上设计问题链,还原到真实情境中,激活学生;设计不同层次任务,培养阅读习惯和策略,运用思维导图,培养思维品质。
最后,王建平老师对如何实现深度阅读进行总结,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设性建议:一.教师应深度理解文本,把核心素养目标落实在文本内容中。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和激发学生深入到情境中。三.设计多层次、多样化的活动,促进理解和迁移。四.积极实践读写结合。
教研组长李文霞老师代表全体老师感谢王建平专家的指导,并对大家接下来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各备课组要发展自己的小课题,以研带学。同时每次教研的内容大家要结合自己的课堂,深入思考,并进行实际应用。
通过本次活动,我校英语老师对于深度学习理论在阅读课中的应用有了更深的理解,进一步思考如何优化设计一堂文段阅读课。英语教研组也将继续就“深度学习”理论进行思考和学习,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以发展学生思维品质为目标,不断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小学英语教研组 李婧怡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