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下午,我们一年级数学组在西二旗小学听了两节关于计算的数学课,其中第一节课《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给我们留下了较深的印象,经过我们组老师的进一步探讨,我们觉得本节课以下两点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首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层次分明,无论是新授部分的各个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体现了知识的全面性和层次性。本课新授部分关于算理算法的处理,教师通过下面几个环节即:让学生自己动手在计数器上画珠子,探究算法、小组交流、汇报展示、教师课件再现、小结算法,这一系列的过程为学生很好的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提供了保障。接下来比一比和变式练习能够紧紧围绕算理算法进行,并加强了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非常及时必要。
其次,老师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首先是画一画,用学具进行直观操作,想算法。其次是说一说,说怎么算的、怎么想的。最后还有比一比,在比的过程中学生由原来的数形结合的感性认识上升为抽象的理性认识,这正体现了数学化思想。这节课紧紧围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算理进行训练,把教学重点放在明算理上,用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口头表达中明白算理。
(邹学红 周彦 秦婷 佟欣 于德平)
附:学前组 叶席老师听课感受
今天我和一、二年级数学老师到西二旗小学听了两节数学课,分别是一年级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三位数加法》。听完后有很多感触,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两节课都是从创设情境引入,一年级是先出示图片一只大松鼠和一只小松鼠,让学生根据图片找出数学信息,接着问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提出第一个问题:大松鼠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第二个问题:大松鼠比小松鼠多采了几个松果?师引导学生如何解决第一个问题(用加法25+4=29),接着提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学生用竖线方法、计数器法、小棒法、口算法一共四种方法来解决。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最后找出几种方法的相同之处。5个“一”加4个“一”合起来就是9个“一”。9个“一”加2个“十”合起来就是29。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算理的理解非常透彻。下面解决第二个问题,师问为什么用减法,用自己喜欢方式算一算,接着投影学生写的方法,生讲解题思路。最后总结解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方法是:几个一加几个一或几个一减几个一再和十位上的数合起来。这节课值得我们学习有:1、教师的授课思路非常清晰,算理讲述非常透彻,语言言简意赅;2、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好,做到说完成话,表述清晰。3、学生的画图能力非常强。同时我也有几点思考:1、师在讲授25+4时,直接在箭头上面写+4,指到29。可否画箭头+1指到26,以此类推指到29,在最外面画一个大箭头上面写+4,更能看出+4是加四个一。2、回答问题的学生面不全,从头至尾就是那几个同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看出老师私下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非常用心的,备课是非常充分的。
第二节课老师先出示电池的图片,教师问电池没电了怎么办(扔掉、送到回收废旧电池处),接着出示废电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对比图,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废电池不要乱扔,要放回收废旧电池地方。通过这样的引入调动了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接着教师出示回收废电池奖励的标准及二年级三个班回收废电池请况的表格。师问可以提出怎样跟加法有关的题目。学生共提出三个。一是二(1)班和二(3)班共回收几节废电池;二是二(1)班和二(2)班共回收几节废电池;三是二(2)班和二(3)班共回收几节废电池。师出示问题:估一估,哪两个班回收的废电池数加在一起可以获得奖励。生先按估算方法估算完,师提问二(1)班和二(2)班共回收几节废电池估算的对不对。生提出质疑不对,多估一节才是200节,所以不对。师顺势力道,有时估算并不是十分准确,需要准确计算。让生自己拿出练习本列第一题算式。师用计数器法及竖线法进行讲授。最后,列式提醒学生写答案。本节课导入结合生活实际能很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值得学习的地方。听完本节课,有几点思考:1、讲完算理没有提炼、总结。本节课算理是相同数位要对齐,满十进一。这句话提炼出来是不是更好。2、没有相应的基础练习。如果有相应练习对新学知识进行巩固,是不是更好。
以上内容是我听完两节课后的一点感受,有不到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事批评指正,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