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报道】高中外语组王小英老师公开课反思

作者: 时间:2013-04-09

关注学生,做专业型教师

--------英语公开课反思

高中外语教研组王小英

为了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开展了“打造优质课堂”的教学评比活动,3月28日上午,我在高一(8)班讲了一堂有关口语与写作的公开课。这节课的主题是围绕北师大版英语3(必修模块)的写作材料延伸开来的,通过话题“学生是否应该带手机进校园?”来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

课后,区教研员和学校教研组内其他教师对我这堂课进行了点评,提出了许多有启发性的建议和意见。我感触很多,收获很大。下面,我主要从三大方面来谈谈我的反思:

一、设计意图与教学过程

1.立足课本,把握重点。

“英语3”三个单元的重点都在强调两方面的能力:一是训练学生学会使用连接词;二是培养学生从正反两方面看事物的能力。接到“公开课”的教学任务后,我便反复研读教材,搜集相关资料,经过仔细斟酌,最后决定围绕教材中的写作重点讲一堂“口语与写作”课。

2.紧扣新课标,关注学生实际。

新课标理念要求,在教学环节中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差异,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我所任教的高一(8)班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整体学习能力不高,学习习惯也不太好。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我选择了一个离学生生活比较贴近的主题“学生是否应该带手机进校园?”。有关学生是否应该带手机进校园,一直是学校、家长、老师、学生讨论的话题,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他们很有话语权,应该有话可说。

在了解了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我将这节课分为三大部分:一部分是通过辩论赛的形式,让全班学生积极参与辩论,辩论部分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也可后面的写作作语言储备;第二部分是写作输出,这一部分是我带领同学们去了解写作的基本框架,以及要运用到的基本连接词,并引导他们逐渐完成整篇作文;第三部分是成果展示,这个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学生是否应该带手机进校园”的认识,尝试完成作文并现场展示。在这个想法的基础上,我认真完成了教案和课件的制作。

3.提前准备,广泛参与。

在上课前两天,我便将公开课的主题“学生是否应该带手机进校园”告诉学生,并让他们分小组去找资料,同学们都很积极。在上课前的最后一节晚自习,我又将自己收集的部分材料发给不同小组,确保在课堂上各小组都能广泛参与进来。从课堂进展情况来看,课前的各种设想基本上都能比较顺利推进,特别是即兴辩论环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观点和自我展示的机会,同学们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因为有了辩论作语言输出基础,同学们对后面的写作环节也没有以前那么害怕了。虽然课堂中不少同学的语言还不是那么的准确到位,有的甚至出现了错误,但对学生课前的认真准备,课上的积极参与以及课后训练提高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和主动,我还是挺欣慰的。

二、课堂反思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真正意义上的公开课永远都是不完美的,永远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遗憾。我这堂以“口语和写作”为主题的公开课亦是如此。课后,区教研员王老师认真细致的对我这堂课进行了剖析和评价。针对他的宝贵意见,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要善于向学生展示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坦率的说:在这节公开课,我并没有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的习惯,也没有认真很好的思考过“教学目标”的真谛,认为展示教学目标没有多大用处,想当然的认为一节好课最关键的应是教学知识的传达和学生的掌握与运用。所以我没有花过多的时间去揣摩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往往设计的很抽象。王老师一眼便看出了我这个不好的习惯,并且语重心长的告诉我:基于“目标”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具体,让学生听懂、看懂。上课之前展示“教学目标”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同学们才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衡量自身的标准,如果目标过于抽象,学生不能领会,这样展示目标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很感谢王老师无私的教导,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认真琢磨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认真设计,力求具体,准确而又通俗易懂,在每一次上课前,都将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也了解本节课的目标,从而能更好的衡量自己的课堂学习效果。

2.要善于腾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

虽然我深知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可是课堂中总害怕学生没有理解,因而不知不觉就说了很多话。王老师开玩笑的说我是一个很“伟大耐心的helper”。但是这种细心周到的“help”并不能很好的提升学生的能力。课堂中教师说得太多只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看来“好心”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偶尔的停顿可能会事半功倍。教学中我也要转变观念,学会“放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敢于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俗语说:勤快教师懒惰学生;懒惰教师聪明学生。所以我要尽量少说,能让学生说或做的事情就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学会课堂留白,腾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思考和消化。

3.要善于给学生具体到位的评价

很多时候,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语只局限在“thanks, very good” “sorry, you are wrong”两种习惯式的表达之间,忽略了教师课堂评语的重要性,我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当时间紧迫的时候,评价更是简单。其实,课堂中不论学生回答什么样的问题,教师都应该即时的给与具体的评价。若学生回答的好,好在哪里,给学生说明,这样也能给学生一定的引导作用;若学生回答错误了,错在哪儿,也给学生说明,避免其他学生重蹈覆辙。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学会在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同时,认真对他们的回答作出客观详细的评价,表扬他们的优点,指出他们的不足,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4.要善于锤炼教师教学语言

作为一个专业教师,不仅要有着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超强的人格魅力,教师的语言艺术是塑造人格魅力重要因素。几乎每个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都有话可说,但是在课堂上,教师说什么,说多少,如何说这也都是我们应该要注意的问题。王老师评教时说,一个教师是否专业看他的教学语言便可知道。我十分赞同,一个专业教师的语言应是准确、简洁而又具体的。因此,在以后的教师培训和各种交流活动中,我会更加关注并虚心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和语言技巧,多和同事交流探讨,向更专业的教师迈进。

此外,根据八班学生较少的教学实际,我准备给不同基础的学生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并采用面批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在教学之余,多读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汲取他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以上是我对这次公开课的反思,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非常感谢学校领导对我们青年教师的悉心关怀,不仅为我们提供一个改进自身、完善自我的平台,还为我们聘请了专家指导教学工作。我的收获很大,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更加的努力与认真,更多的关注学生,向更专业型的教师迈进,争取不辜负学校对我的栽培与厚望!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