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贾晨薇)、《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下)(安雪静)教材梳理
首先由贾晨薇老师进行教材梳理。她将《生活与科技4》的内容分为“交通工具”、“生活用具”、“石头、沙和水”三大板块。
第一章包含认识自行车,汽车的科学,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发展四小节,由学生寒假出游所乘交通工具引入,先从最常见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开始,认识自行车的各个部件和功能,然后学习汽车,并让学生用材料自己制作一辆小汽车。继而拓展到更多交通工具的认识和学习,并让学生尝试设计旅游选择哪些合适的交通工具,并设计旅游路线,增强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最后教师讲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进行延伸。每节1课时,最后复习+内容延伸1课时,共5课时。
第二章包含塑料袋,钟表,镜子,瓶子,茶壶,拉链等内容,从常见的塑料带入手,带同学们认识不同塑料袋,体验静电现象,并讲解白色污染和环保知识;然后学习镜子以及反射光线;之后讲解钟表的分类和发展,并带领学生自制水钟;在学习各种不同瓶子的种类以及正确回收;由瓶子引入到茶壶,观察茶壶特点,测量壶高;最后讲解衣服或者背包上常见的拉链。每节课1课时,最后复习延伸1课时,共7课时
第三章包含玩石头,认识沙,认识水,水的游戏四小节内容。首先认识一下常见的石头,观察、测量、并用石头拼图案;然后体验沙子,打湿观察,并尝试制作沙画;之后由海河瀑布引入观察学习水的特性;最后做几个关于水的游戏。每节课1课时,最后复习延伸1课时,共5课时
接下来由安雪静老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材梳理。她首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了分析:《综合实践活动》是原活动课程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社区服务与社会等活动主题。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会服务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利用和创新能力,塑造完美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自我的责任感等。 教材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体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
结合以上分析,教学内容可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分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活动领域,以及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社区服务与社会三大主题,并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学生的观察,探究、实验、调研,培养学生宏观设计、计划的能力,掌握合理设计、查阅资料、调查走访、归纳、整理、汇报等知识技能。
第一类为自然科学类,包括校园树木盘点,人类遗传性状观察,南极探秘,光污染带来的烦恼,并扩充了天文知识,濒危物种宣传,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其间穿插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第二类为社会科学类,包括皮影戏的奥秘,走进茶文化,家乡名牌知多少,合作与发展模拟活动,并扩充了历史文化,辩论赛(时事),各民族各国的文化礼仪,
从而加强学生对对古今中外文化的了解,唤起学生对我国文化的热爱和关注时事的意识。
第三类为调查研究类课程,包含人类的翅膀—机翼,火箭原理做小车(原理),异类组合出创意,扩展了安全急救知识,仿生学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创新思维,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的课程,并且尚在摸索中,因此,这门课的老师应不断根据学生调整授课方式,并时常进行反思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