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曲慧妍《正负数》教学 张立新
小学校区在11月份开展了教学大比武活动,曲慧研老师上了一节《生活中的负数》,通过负数的认识,使学生对整数的概念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知识结构。
由于生活经验和“温度”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了解零和负数的现实性,为这节课系统认识“正负数”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确定四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 (2)过程与方法: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探究过程,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并能初步进行大小比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4)数学素养:渗透集合、数轴、区间、极限的思想。四维目标高站位低着陆,以“生活”为载体,步步逼近,目标得以实现。
1、在实际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呈现学生的原认知,然后褪掉生活的表象,走向数学的内核,完成符号化的数学进程。以实际生活的真实情境为研究素材,如海拔、负层、欠费等,呈现出了几种不同的记录结果,透视出学生的原认知状态,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新问题的研究,既让学生充分感受了研究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又能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录,关键是“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明白你所表示的意思。”这样开放性的活动要求很明确----表达明白。这就为数学化做了很好的铺陈,要表达清楚,必须遵从简洁明了,这也为后面的提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在对话中共享、在对话中习知。在课改不断前进的步伐中,对话已从教学艺术升华为教学精神,或者说教学原则。这里的对话,不仅仅是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谈,而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胸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作为教学原则的对话,意味着教师的教学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的建构;对于学生来说,意味着学生发生在对话与合作之中的知识生成;对于师生关系来说,意味着师生关系更加人性化。值得注意的是:对话没有绝对真理只有对话共识;即使有绝对真理,也需要师生共同去探索,这是对话课堂的真理观。本节课在寻找生活中的负数、自主描述以及汇报交流环节中,学生一直以主人翁的姿态,达到学习的自管理。
3、核心知识教而无痕。相反意义的量、正负数的记作方法、正负数是人为性、数轴、整数的意义以及有理数大小比较,集合、区间、极限思想的渗透,分别渗透在所谓的三个生活的例子中,使学生散落的或肤浅的认识归纳提升为核心知识,虽然概念很多,但学生并不感到有多么不好理解,都是顺势而上,形成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自然习得。既提高了认识又有例子作为知识的着陆点,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的作用,教师既是参与者又是促进者,教师在这里不是旁观者,对学生由旧知向新知行进中重要的助推着、催化剂,点石成金。只有学生的多种方法和共享是不可能实现目标达成的。
4、主复线交相辉映。以数学知识为主线,以德育渗透为复线,复线沉在主线的下面,以知识为载体,与德育教育于教学之中,这是我们遵循的教学原则之一。老师在“欠费”问题上做文章,我把100元存进去,现在显示多少元?为了避免再次出现透支现象,我又存进200元,现在显示多少元?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这样在学科教育的同时不忘德育渗透,我们的孩子长大后还会用信用卡犯罪吗。
因为这节课的特殊性,在课后小结这一环节还要做得特殊一些,仅仅问你有什么收获是不够的,学生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归纳这么多的知识点,是否可以考虑列一个知识梳理单。
| | | |
| | 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0小,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