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研组举行“复习课策略研究”主题教研活动

作者: 时间:2017-03-22

初中语文教研组举行“复习课策略研究”主题教研活动

2017年3月21日下午,初中语文教研活动在录课室举行。

本次教研以上周初三年级的两节非连文本复习课为契机而展开。初三备课组长耿老师根据海淀区教研员夏满老师的精辟点评和组内老师的建议,对非连文本的复习策略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并以复习案例的形式做了专题发言。耿老师首先给复习课的功能做了定位,即巩固、完善、强化;接着详细地对支撑复习课的几个设计原则进行了说明。

(一)注重效率,精心挑选提升点。

(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互动模式。

(三)优质的复习资料。

(四)专题的连贯性与进阶梯度。

精选提升点的挑选依据是学情分析。在动静结合的学情分析的前提下,才能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 设计更高参与度的课堂活动。开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互动模式。

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在课堂上,应该以学生讲练为主,教师则需隐于幕后,在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做好纠正、提升、总结等工作,做一个“引路人”,最终使学生能进行自我反思,分析出自己提升的原因,并尝试着迁移至其它文本的阅读中。这样,就要求教师做到课前准备,课后反馈,选择优质的复习资料即:与教学目标的关系紧密,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指向明确,既有的、久经考验的素材或“自制”素材 (课文文本、名著阅读、生活情境 、“旧题新编”等)。

复习需要循序渐进。任何一种“深度”的学习,一定是在夯实了最基础的知识与能力后,才可能实现的提升与飞跃。这是因为“复习”本来就是一个艰难的、动态推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它需要教师们小心翼翼地拿捏着分寸感,不断地在“翻搅” 与“沉淀”寻求平衡,直到知识与能力在这漫长的滚动过程中内化于学生的心中。

耿老师的专题发言既有坚实的理论阐述,又有扎实落地的课堂教学实例的分析,引起在座的老师们的共鸣。之后组内老师又针对教学反思的方向和内容进行了探讨。这次教研活动主题明确、扎实有效,使老师们对复习课的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为年轻教师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指导,同时也使初中语文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进一步走向深入。

初三语文备课组 安珊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