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7日上午,我有幸被学校指派到我区重点中学北京第二十中中学参加初一年级的开放日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建立初中课堂学习方式。通过此次活动,我对小学语文衔接初一语文的教学工作,进行了以下两点思考:
1、由学会到会学。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般局限于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完成作业。初一语文教师重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培养,从学生的思维能力基础和学情状况出发,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措施。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善于独立思考,教师则提出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让他们去研讨,逐步变学生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教师还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包括预习、复习),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力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2、从个体操作式学习到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独立操作式学习常常是小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这是学生思维特点对学习方式的客观制约,正是这种客观制约性决定了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离不开操作感知的学习策略。但进入中学学习后,这种学习方式已不适应语文学科内容多、密度大、难度高的特点,合作探究式的学习策略越发显示出重要性。合作研讨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启发、互相交流,共同解决语文问题的学习策略,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发展。这种方法,不但可以有效地发挥个人的智慧,起到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而且可以反映出语文学习的组织形式和学习同伴之间的交互关系,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合作和研讨以及集体的探索与创新。
另外,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的地方,教师做到心中有数,采取有效方法,或放慢进度、或分散难点、或化难为易、或铺路搭桥,因势利导,充分揭示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在联系,使每一个新知识,特别是上面提到的这些难点都有旧知识的基础,让学生感到新知识是已学知识的扩大与延伸。这样学习起来既感到有新意又不感到陌生与困难,学生也容易接受。
总之,正确认识学生在这一时期的转化特点,树立中小学语文教育“一盘棋”的思想,紧紧把握小学和初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密切联系,并做好以上两个衔接工作,将有利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成功过渡到初一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