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初三语文复习已进入第二轮。在说明文复习中,学生感到最难把握的题型是:运用文中相关知识解释链接材料的问题。学生感到困难所在:一是不知从何处入手答题;二是找不准文中相关知识;三是不知道怎样把相关知识与链接材料的问题对接形成解释。
根据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主要针对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引导纠错并进一步找出答这一类型题的思路。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情况看,完成了这一任务。从课后听课老师们的反馈中,总结出可取之处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5、 用庄子的寓言《庖丁解牛》导入,引出本课的教学目标,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6、 课前访谈和引导学生阅读《中考说明》这一环节,能强化本课学习的目标。
1、“游刃有余”是大家都熟知的成语,安老师巧妙地将说明文比作“牛”,把解题比作“解牛”那么只要探寻出说明文的解题规律,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我们恍然大悟,原来让我们伤透脑筋的说明文也是有规律可循,依规律可解的。老师又让我们查看《中考说明》,了解说明文重点考查的知识,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不得不提我们在周日做过的一篇说明文《酸化的海洋》。当时同学们做完后,安老师不动声色的把卷子收上去。现在老师在屏幕上“晒”出来三名同学的答案,让同学们一起找找错,同学们陆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找出答题的关键,理清解题的思路,到此悬念揭开了。
1、课堂时间把握不理想。学生当堂练习《音乐为什么能治病》,没能充分展示学生的答题情况。
2、课堂除了总结解题思路,还应该注意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和答题模式的强化。
这节课的教学环节是遵循初三语文备课组近期进行的“说明文、议论文阅读难点突破”研究专题的教学理念,是对这一研究专题的尝试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