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和父母一样,都需要高水准的交流能力。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知识有赖于老师的教学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其实,我们每个老师都赞同这种观点,可是,每当我们遇到孩子回答问题错误时,孩子调皮捣蛋时,孩子光启不发时,我们就会热血上涌口不择言,而每到此时越是口语表达能力强的老师,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越是强大,那么如何控制我们的情绪,选择合理的说话方式与技巧呢?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博士撰写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就很好的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
爱需又是看到的要通过很多方式来表现——温暖、关心、安慰、同情、温柔、艺术技巧等等。可我们有时看到学校更像是一个专制的王国,有些老师的教育方式完全是对学生的强奸。试举几例,可以和我们进行对照。
1、“请坐下。”老师对全班同学说道。然而,男孩仍然站在过道里。老师生气地对他说:“小强,你在等什么?等我特别邀请你坐下吗?你为什么总是最后一个坐下?你是不是生性迟钝?难道是有人让你这么做吗?”小强于是退到自己的座位上坐下了。
老师开始绘声绘色的讲课,但是小强一点儿也没听进去。他沉浸在希望老师死掉的幻想之中,他甚至已经开始在心里为老师安排葬礼了。
2、小明在做一道算术题时被难住了。他去问老师。老师回答道:“我刚才将这道题的时候你去干什么了?你从来不听讲。你总是在玩儿。现在你到想要得到特殊的关照了。可是这里的学生又不止你一个人,我不能单独给你开小灶。”
小明于是回到了自己的座位,虽然他仍然不知道这道题该怎么做,可是他却找到了接下去捣乱的理由。
3、小红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老师对她说:“你真是又懒又粗心,而且没有责任感。”下课以后,小红对老师说:“你根本不了解我。我既不懒,也不粗心。我也很关心我的作业,我一直都在努力学习,我上你的课只不过才40分钟,也许你不像其他老师那样了解我。”
老师回答道:你不过是一个一年级的小女孩,你的嘴巴最好不要张得那么大。告诉你妈妈到学校来一趟,我要和她谈谈她的大嘴巴女儿。“
好的老师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讲大道理,不让孩子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做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需要帮助。试举几例,也可以和我们进行类比。
老师:就是温和而且宽容。你的作业有一定的难度,题目也很多,要检查一遍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是吗?
小强检查完了作业,而且订正了错题。师生间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
小明因为老师在班上做填词游戏的时候没有叫他的名字而生气,当游戏结束时他向老师表达了他的不满。
老师:你希望我常常叫你的名字,多给你一些机会,是吗?
老师:谢谢你让我知道你的感觉。我下次会注意,不会忘了。
在这一事件中,老师没有否定孩子的感受,也没有反驳他,更没有训斥或者惩罚孩子。相反,他赢得了孩子的心。
小红发现自己学生代数很困难。他有些羞愧,不敢去问老师。老师注意到了小红的沉默寡言,并且向小红提供了小心而慷慨的帮助。
他说:“小红,代数可是一门很难的课程。你得学会运用各种代数符号,你得用符号代替一些数据,而且当这些符号从等号的这一边移到等号的另一边时,你得记住改变它们前面的正负号。学习代数的时候,你可能需要帮助,当你需要的时候,记住问我。”
小红的老师表现的既关心又熟练。他没有询问小红任何问题,没有责怪小红,也没有作出什么空洞的承诺。相反,他通过移情的方式很好的描述了代数的解答过程。
怎样为人师表,大概是每个老师都会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的恰当的帮助,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不用说,我们就是孩子心目当中最佳的师表了。
恰当的交流不仅能改善教学,而且是教学的关键。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并且付诸于实践,把教育的全部力量,放在孩子的成长上面,努力丰富孩子的人格,美化孩子的生命。那么,在日常工作中,什么样的交流才算是恰当的呢?我想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老师和父母一样,都需要高水准的交流能力。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他知道,学生学到多少东西有赖于老师的教学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能够敏锐地探察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他避免责备孩子辱骂孩子,他所说的话从不具有破坏性。
与孩子说话是一门极深奥的艺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总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