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高中理科教研组开展新老高三工作再对接活动

作者: 时间:2014-09-22

本学期开学初,理科教研组的教研工作聚集到了新高三,新高三三位年轻教师谦虚、好学、积极、上进,老高三教师大公无私,毫无保留,构建了一幅和谐、民主、学术气氛浓厚的传、帮、带同乐图。下面是新高三老师交流的感受和体会。

耿 静(化学):杨老师从“学案设计、教学环节、作业选取原则、课后反思”等不同的角度介绍了高三教学的心得和体会。特别强调了复习课的重点要放在增强学生复习的系统性、抓落实等方面,并举例说明了一些课例。通过这次交流,我感觉自己关于总体环节的设计思路清晰了,在今后的复习课中要有所取舍,突出并落实重点。此外,针对我们学生学习习惯的特点,需要在课前布置一些小任务让学生在上课前形成一个大体的框架,在课上再把这个框架进行完善、整合,推着学生动起来。再有就是作业的设计还要多花些心思,选取的例题、练习要有代表性,需要突出点对点的练习。总的来说,通过交流,我觉得收获还是很多的,由于自身缺乏经验,以后要向老教师学习取经的地方还有很多,且行且充电吧。

温春玲(生物):这一段时间,上完高三的课后,总觉得有很多的遗憾,或者是知识框架太粗,该细化的地方没有细化;或者是知识点给的太细,而影响到重点知识掌握效果,时间也分配不够;或者是例题选择的性价比不够高,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还有选修教材挖掘的深度问题……尽管一直在研究去年的考试说明和近几年高考题,但还是在实际操作层面经验欠缺,自我感觉不太理想。每当看到学生上课那充满求知的眼神时,我就觉得我必须要做的再好一些!

新老高三交接时,我把这些困惑提出来,向张老师求教。张老师从参考书的选择,上课重难点的把握,例题应用等方面都给出了很好的建议。比如参考书使用上,张老师说我们学校的学生比较适合用北京西城区的指导书和测试,相比海淀区的资料比较简单,比较注重夯实基础。上课所选例题,如果是题干表达不清晰就坚决不用。上课还是要注重重点突出,因为时间有限,要在教学中及时积累等等。交流会后,我感觉很有收获。以后还要经常向张老师学习,吸收老高三和老教师们的宝贵经验。

贾占雨(物理):杨老师从“授课进度、教学重点、作业选取原则”等不同的角度介绍了高三教学的体会。特别强调了复习课的知识系统化、专题化、抓落实等方面,并以机械振动、机械波为例做详细的说明。通过这次交流,我感觉自己关于高三总体的教学要求清晰了,在今后的复习课中紧跟海淀区进度,做到有所取舍,课堂例题经典化,突出并落实重点。此外,针对我们学生学习习惯的特点,需要在课前布置一些书写任务强化记忆,在课上进行抽查,推着学生动起来。再有就是作业的设计还要更加经典性、更加精准,达到针对高考点的点对点精准练习。总的来说,通过交流,我觉得收获还是很多的,以后要向老教师学习,争取早日成为北外附校的成熟教师。

通过本次交流,年轻的高三老师目标更明确,思路更清晰,信心也更足了。相信,在接下来的高考辅导中,他们会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理科教研组)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