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读书

作者: 时间:2013-11-29

聊聊读书

——从朱赢椿的《设计诗》来看读书

王向华

一、《不哭》

大家可以看到,这本书的封页异常地粗糙,像是随便拿一张牛皮包装纸订上去的,封底来看又特别像是一件穿了很久被洗了很多次的一件衣服的颜色。中间的纸张也是各种不同颜色的,有点七拼八凑的感觉。我想大家的感觉和我大概是一样的,我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感觉是惊讶,觉得这本书没有装订完;第二感觉是被骗了,因为这本书很贵。

后来我在目录中看到“设计人语”这个内容,就好奇的翻了翻,因为之前我看到的所有的书设计者都是躲在幕后的,从来没有人这样堂而皇之地走到前台来。于是我看到了这样的一段话:“我推崇质朴而有亲和力的书籍设计,并常常提醒自己设计时不要跑到识文字的前头去干扰读者,因为书毕竟是用来阅读的。但有时又想迫切地告诉读者这本书真的不容错过,所以忍耐不住,还是经常先于作者跑到读者的面前……我看完全部书稿后,觉得这本书根本不用花多少心思去设计,因为书中的文字和图片已经很震撼人心。可是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一本反映平常人的事,而且设计也很平实的书放在书店,很快会被其它的书籍淹没、覆盖……我还是决定通过设计,使那些脚步匆匆的人,在这本书前能暂停片刻。”

我想作者的用意已经表述得非常明白了。《不哭》是本写苦难的书,将设计成未完成的状态,是一种似乎等待人去动手抚慰的状态,很符合这本书的特质;粗糙而充满质感的封面就像是书中的主人公们。书脊贴一条毛边牛皮纸,乍一看仿佛在装订的过程中突然停了下来,仿佛时间被定格、凝固,让人感到沉郁而伤痛。

于是我自然而然地记住了这本书的设计者——朱赢椿,而且印象深刻。

二、《一个一个人》

后来我又遇到这本书,《一个一个人》,之所以说是遇到,因为没有刻意寻找,乍看之下这本书像是很多很多年前被我们遗忘在书柜在最角落,然后有一天又被我们无意间翻了出来,纸页已经发黄发脆,上面有水渍的痕迹,还有破损处被粘上的透明胶条,甚至还有一个年深月久字迹模糊的印章。这样的书不想记住都难。它的设计者同样是朱赢椿。

朱赢椿是谁?我们来认识一下。

朱赢椿,设计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及南京书衣坊工作室设计总监。所设计图书曾数次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其中《不裁》被评为2007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蚁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德国委员会评为2008年度“最美图书特别奖”

朱赢椿获奖记录(部分)

2007年《不裁》《没有脸的诗集》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

2007年参加书籍设计四十人展

2007年《不裁》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

2008年《蚁呓》《真相》《小猫茉莉》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

2008年《不裁》的设计理念在《装饰》杂志发表

2009年《蚁呓》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德国图书基金会颁发的《世界最美图书》特别制作奖

2009年《不哭》《私想着》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

2009年《蚁呓》《不哭》《信封》获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展“最佳书籍设计奖”

2009年《私想着》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设计类提名奖

2010年《私想者》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

2010年《私想着》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书籍设计奖”

在我们国家,书籍装帧设计的价值其实还仅仅停留在包书皮这个层次上。没有更多的审美趣味。而朱赢椿的做法其实是通过装帧设计的这种形式,为书籍的表达延展出更多种可能性。让读者在读书的同时,除了简单的读取文字,还能从更多的途径,获得作者完成一本书所要表达的想法。

读书读什么?内容固然非常重要,但我想,作者及设计者力图通过一本书所传达出来的用心也应该成为我们读的一部分。

三、《设计诗》

暑假前,我无意中又遇到了这本书——也就是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设计者”朱赢椿首部自撰自作诗集—— 《设计诗》。

《设计诗》收录数十首以画面传达构成的诗歌。他将诗歌用设计的手法制作展现,呈现出画面上的诗意感觉,力图在文字之外,在设计的克制和约束中实现创意,并使读者会心一笑。看久了,也觉得意味深长。

其实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清少纳言的《枕草子》。

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了起来,紫色的云彩微细地横飘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枕草子》

《枕草子》整本书好几百段,几乎每段都是这样白开水一样的“这是很有意思的。”真的有意思吗?或许。至少在我看来,他写的就是一种怡然自得的趣味。朱赢椿做的,也是这种趣味。把文字的东西,用他觉得有意思的方式表达出来,就是他作为一个设计者,而不仅是一个作者所做的事。

那下面我们就来看几着他的诗。

作品评价:

文字配合着状态,文字配合着节奏。有快,有慢,有齐,有乱,没一篇都犹如一人拿着画笔,想溜到哪,就溜到哪---有时会溜着溜着就没有力气了,那样的感觉如此自然,如此贴切。

“钥匙丢了,我在口袋里找我的钥匙,我在被子里找我的钥匙,我在枕头下找我的钥匙,我在床底下找我的钥匙,我在厕所里找我的钥匙,我在洗衣机里找我的钥匙,我在垃圾桶里找我的钥匙,找到了,钥匙一直在我手里---!”嘿嘿,这说的不也是我吗---?我们可以把钥匙换成手机……

有人质疑《设计诗》,……其实我们不需要对其进行什么专业的评判,能在挤挤挨挨的时光缝隙里使我们会心一笑,并感受到一点生活的趣味,足矣。

“道可道,非常道”,得之心而讳于言,诗也是这样。因此诗歌给予我们的启示:诗意的意味隽永的蕴含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只要用心领会,生活的趣味、心灵的自由、生命的圆润和饱满。读书的意义何在?我觉得读书就是在读生活。让我们以拈花微笑的生活态度、恬静而欢喜的心情来看待身边的一切。

读书箴言:

读书是一种诗意的生存状态

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

一种温暖的生命体验

今天我只是与大家分享,而不是推荐,你不一定要去读这本书,你完全可以去读你喜欢的其它的书。其实读书不必正襟危坐,不必总是去啃那些枯燥厚重的大部头的书,兴之所至,信手拈来,才是读书的境界。

台湾著名出版人郝明义:“除了爱情,没有任何事情像阅读这样让我们觉得迟来的开始也可以如此美好。”

台湾小说家朱天文有一句名言:“写作是奢靡的实践。”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说,“读书是奢靡的体验”?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养成读书的态度和习惯,因为这很可能也是我们生活的态度和习惯。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