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这次研究课,经历了前期自己的备课准备,磨课,试讲…最后完成了这次研究课的授课,感受颇深,得到了很多。
觉得在平时上课时就应该明确如果“讲”,就要讲出知识的逻辑性来,讲出知识背后的东西,将自己的认识,自己的困惑,自己的体会讲给学生。不是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在和学生感受知识带给人们的快乐.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要靠数学的逻辑性征服学生.
备课中,要纵观知识的系统性,把握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针对新授内容,教师要找出学生知与不知的焦点,抓住“难”和“疑”之所在,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疏导,使学生在课堂上能顺利进入知识轨道。与此同时我们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好例题和练习题。例题的设计一定能突出重点、难点,能抓住关键内容,能启发学生发现认知规律,这是很重要的。练习内容要情境生活化,使学生感觉不陌生,感受数学价值。并且在设计例题及练习时要把握好坡度,坡度要小一些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搭台阶,一般经过“会”“熟”“活”三个阶段。
授课中,教师要做到能放能收。所谓“放”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给学生充分自由的发挥空间,在主动参与学习中获取知识。所谓“收”是指教师的点拨、引领与调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对有关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归纳和综合,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加明确与系统的知识。
总之,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探知规律、认识规律、遵从规律和指导实践。学生学习数学应该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从不知到知的认识过程。教师在新授课时,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形成技巧、培养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