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都得需要美术老师认真思考、推敲。
一、 课前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不光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你所准备和选取的教具不仅仅要适合教学内容,烘托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要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思路,从一个较完整的体系来认识、理解、掌握所学的内容,使学生的发挥更好、更全面。为了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各种形状的树叶,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准备多方面的课堂资源以外,教师更要准备多方面的知识。在讲课之前我自己先做功课,弄清楚树叶对我们人类的几大作用:(1)可以供给地球上大部分生物作为食物,使它们生存;(2)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3)可以净化空气中的灰尘;(4)部分叶子可以作为收藏,可以给爱好粘贴画的朋友作为素材。美术课不仅仅教授学生画好画,也可以进行多方面的知识传授,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利资源。
二、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堂教学的组织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保证,这也是所有教师所认可的。在教授知识点的教学环节中,课堂的组织性、纪律必须是有序的。学前学生的课堂意识还比较薄弱、自我约束性和克制力相对较差,多数学生不能够保持一节课能有效、守纪律,甚至有多数学生不能做到举手回答问题,这样就给课堂教学增加了难度。教师就应抓住这短暂的,有效的时间完成教学的重点、要点。比如这节课教师提问学生观察到的树叶有哪些特点时,学生们很踊跃地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迫不及待地张嘴就说,致使课堂秩序显得“杂乱无章”,问题是这样的形式的“乱”实质上却并非无效。这一现象正说明了学生的思维活跃和积极参与。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美术课上不能给孩子们太多的框框,不需要太多的约束,也不需要孩子们非得坐得端端正正。不要用单一的标准要求学生,要给孩子们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创作,更符合彰显多元化的个体性差异的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必须要有秩序的,单一味的整齐、安静,往往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抹杀孩子的自由发展的天性。怎样才能使两者兼顾,在组织教学中既要做到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纵,不压制?这也是我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摸索的。在这节课上,我先发放树叶,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唤起学生对自然认识的片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紧接着借助多媒体PPT使学生直观地、深刻地感受树叶的魅力,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树叶,这一阶段的教学是严谨的,不容马虎的。而当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作时,却是完全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多元的。此时,我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创作富有个性的作品。
反思一下本节课的教学,依然有些许不足的点滴,有些环节原本可以使教学效果提升的。本节课教画树叶,原本设计可以延伸拓展一下树叶的作用等知识点的,课堂组织教学一时混乱给疏漏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依然要不断地探究学习。

陈庆老师课堂

陈庆老师课堂
(美术组 陈庆)
编辑:薛明珠/文 刘冠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