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的某一天无聊中翻看了《老师怎么教,学生才会提问》,原本觉得这是一本枯燥乏味的书籍,原以为我拿起来就会放下,但是出乎我的意料,我从翻开第一页开始就一直渴望往下看,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把这本167页的“枯燥”的书一气呵成的看完了。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提问一直是老师的专利,当老师十几年,我已经习惯了在课堂上提问学生,甚至有的时候,我的提问还是课堂管理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在这本书里,让我从另外一个视角来思考课堂的提问,作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概括出了几个简化的几个步骤,轻松的让课堂的提问的主动权转移给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自信心,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书中主要围绕如何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技巧能力展开,在我们的课堂中,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中,我们花很多的精力去设置从教师的角度的设问,我们尽可能的引导学生从教学目标的角度来回答问题,一节课下来,达到了我们的预设目标,我们自我感觉我们的这节课是非常成功的,殊不知,我们对于的学生的思维已经进行了禁锢,学生的思维不能发散,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学生的那种自我很难激发出来,学生的创造力也很难被激发出来。很长时间以来,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质疑和提问,但是长久的老师问学生答的学习模式,学生基本在课堂上提问,他们或许缺乏兴趣或许缺乏信心,我也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太激发学生的提问,有专家说,谁提问越多,谁就能学到更多的东西。由于没有恰当的方法,我一直没有实践这种课堂模式,因为害怕课堂一团糟,也害怕学生一个问题都提不出来。而这本书,非常具体的告诉我良好的方法,并且考虑到了各种情况,让我感觉豁然开朗,跃跃欲试。在这本书中,主要吸引我的是激发学生提问的步骤。
书中从问题聚焦点,介绍提问规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完善问题,将问题按优先级排序以及问题的使用反思几个方面全面的介绍了如何形成课堂学生提问这种教学模式来帮助学生更好的从深度和广度来理解知识。对于我来说,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提问的规则这一环节,这一环节通过看似简单的规则激发学生乐于提问。
书中提高的提问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四个规则:1.尽可能多地提问;2.不要停止提问而去讨论,评价或是回答任何问题;3.严格按照叙述写下每个问题;4.把所有的陈述句改成问句。这四个规则是帮助学生开始提问的有力工具,看似简单的规则,其实每一条都可以培养学生一种行为,而这些行为可以帮助形成有效的问题构思。看似简单的四个规则能够让长期不善于不乐意提问的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走向提问的模式。
尽可能多的提问。这一规则下学生可以自由提问,那是不是会偏题呢,这个时候老师就需要进行指导,而之前,老师也会进行问题的聚焦点的安排。这种方式会让学生的抑制的智力得到释放,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提问,但是光有这一条,学生还不能完全的无拘无束,因此笔者又提出了第二个规则。
不要停止提问而去讨论,评价和回答任何问题。提出一个问题,但是不允许任何人回应,讨论或是分享任何他们脑中涌现的想法。这个规则创建了一个安全空间并提供了提问保障,让那些习惯沉默和自信心不够的学生的思维火花能够毫无顾忌的迸发。这样能让学生没有负担的提问。
严格按照叙述如实写下每个问题。长期以来,老师们为了更好地达到我们的预设的教学目的,当学生的提问开始“偏离”我们的预设目标时,老师们会经常对学生的提问进行修改和完善,这样长此以往会挫伤提问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一规则就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完全提问自主权,让学生的声音得到倾听,就是让所有的问题和声音都会得到尊重。
把陈述句改成问句。很多学生在提问的时候其实用的是陈述句。学生需要这条规则指导,这样他们可以把陈述句拆分并产生一个新问题。
让学生提问,提问规则很重要,要让每一位学生遵守规则不是很容易,因为学生很容易跑题,所以笔者提出在让学生提问之前就必须提前介绍提问规则,并且让学生自己讨论规则的难易程度。
当然除了提问规则,问题聚焦点,问题优先排序等几个方面都写的非常好,因为作者是在各个年龄和各个年级的实践过程中讨论出来的一些成果,所以非常实用。
但是看完后,冷静下来,反思我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在我的课堂中,虽然我非常注重通过疑问的方式来激发他们对信息的获取,但是学生在课堂中还是被动的,这种学生提问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能学到很多教材中没有的东西,但是如何处理好教学任务和激发学生的主动和创造力相结合呢?其实在我们高中政治这一学科中,每一单元或者几个单元可以合成一个课题,如果将一个课题作为一个问题聚焦点,让学生自己提问,然后解决这些问题,我想书本上的知识点甚至是外延的知识点学生都是可以吸收到的,而且是他们自己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的只是,记忆会更加牢固,但是如何具体的操作呢?毕竟面对的学生是不同的,理论到实践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但是不管怎么样,这本书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我想在接下来的学期中,我要设计哪怕是一个专题,来实践这一教学模式,从而真正的实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