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美术课《勤劳的小蚂蚁》课后反思

作者: 时间:2014-11-21

11月19日,我在一年级三班上了一节美术研究课《勤劳的小蚂蚁》,美术组老师参加了听评课活动。

《勤劳的小蚂蚁》是一年级美术上册中的一节绘画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根据对小蚂蚁基本结构与形象的学习,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描绘出一幅有情节的作品。

一、 课前准备

课前我查阅了许多有关蚂蚁的资料,掌握了蚂蚁的身体结构特征、各部分的作用,以及蚂蚁的生活习性,并了解了一些有关蚂蚁的小故事。一开始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选取了很多知识点,想把这课讲得全面具体。但是,经过组内教师讨论后,大家认为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一节课可以吸收的知识容量有限,如果向他们灌输太多内容会无法接受,不如少而精地选取一两个知识点进行细致讲解。于是,我精选了“拟人”和“动态弧线”两个知识点,并把“动态弧线”作为主讲内容,形成本课的一大亮点。

二、 课堂教学

在导入部分,由谜语导入,并请学生观看了有关蚂蚁的小视频,学生们很有兴趣,观看得极为认真,之后我问他们,你会怎样形容蚂蚁呢?由“蚂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食物”得出蚂蚁勤劳的好品质,进而引出课题。

在讲授新课部分,根据真实蚂蚁和画中蚂蚁的不同,引出“给动物画出像人一样的动态和表情的方式叫做拟人”,进而讲解拟人概念。如何画好蚂蚁的动态是本课一大难题,由此我引入了“动态弧线”这一方法。我在黑板上贴出了蚂蚁的劳动图,有“推、拉、举、背”四种动态,并以一只蚂蚁为例演示了动态弧线的基本画法,再请学生上来运用此方法画出其他几只蚂蚁的动态弧线。接着,我进行了画蚂蚁动态的现场示范演示,步骤为:

(1) 画出蚂蚁的动态曲线。

(2) 在动态曲线上添加蚂蚁的头、胸、腹。

(3) 为蚂蚁添加触须和足。

(4) 为蚂蚁添画表情。

(5) 装饰蚂蚁。

通过此方法进行练习后,学生作品的效果呈现果然比之前好了很多,蚂蚁动态难画的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们画蚂蚁的热情也高涨了。

反思一下本节课的教学,依然有些不足之处,比如一开始没有向学生说明动态弧线只是辅助线,要用铅笔画,完成作品之后要把其擦掉,下次再上此类课时一定会提前向学生说明。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注重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体会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努力向著名的上海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一课三备”学习,反复斟酌修改教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美术组 于晓菲)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