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活动】《教育是慢的艺术》读后感

作者: 时间:2014-04-15

寒假里读了张文质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感触颇深。它让我认识到了“生命化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励与唤醒”,教师需要带着生命的热忱进入课堂,然后对孩子所有生命的行为经常给予肯定。教育是慢的艺术,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

“我们的教育往往过于急切的盼望着出成效,成正果,能够‘立竿见影’,缺乏期待与从容”;“我们缺乏一种悠闲的心态,缺乏闲心”。不知不觉中,我发现自己常常被繁琐的日常教学工作弄得焦头烂额,甚至忙碌得天昏地暗。根本没有闲余时间去思考,去关注学生的发展,做教育应该做的事情。书中说道:“教育是慢的艺术。”在教学上,教师要慢慢地去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在平心静气的摸索中,也许会偶有所得,然后循着这种“灵光”闪现,沉下心来钻研,才能将“自留地”经营得青葱水嫩。

“教育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它到底会对学生一生有什么样的影响,它成全的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把眼光放得这么远了,才能对今天—明天—后天的教育行为有所思考。“不要偷走孩子的梦想”。生命的过程就是一种意义。每个人都是脆弱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少年无愁,青年无恨,中年无悔,老年无憾”,是完美的一生,能够拥有这样的人生,就一定是能够坚持梦想不放松的人,而教师是能够帮助人实现完美一生的重要的人。“自然有自然的法则,而教育也有教育的规律,教育是慢的艺术,即使是知识的获得,经常也是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难,有自己的规律,一点也勉强不得。”的确是这样的,在现状与期望中,梦想是最好的桥梁和纽带。只有梦想可以使孩子超越平凡的生活,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而教师若能用智慧启迪人生,实现梦想,将来不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吗?

教育是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诚然,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学困生,他们之所以出现目前的这种现象,是由于很多不良的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不愿意去学习,有的不按时完成作业……但是,你会武断地认为这些孩子是没有梦想的吗?当然不是。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尝试着静下心来和他们谈心,多鼓励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给孩子改正的机会,给孩子改正的时间。如果所有的孩子都没有过错,那他还是个孩子吗?慢慢来,让他们端正学习的目的,建立信心,这样才能逐渐的赶上去。要知道:孩子接受教育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将外在的教育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素养,一切均需在潜移默化间进行。对待学生的成长,来不得半点儿急躁,不需要越俎代庖。放手是必要的,尝试是必要的,等待是必要的,停顿也是极有可能的。

加深对教育的理解,抹去教育的痕迹,“无为”教育,正确的教育可以影响乃至感动孩子,家庭,甚至社会。教师拥有这样的能量,慢慢来,循着心的轨迹,,仰望前方天空悬浮的太阳,不忘唤醒与激励,让孩子们在我们的努力下圆梦,让他们过的更好,让自己过的更好。

(叶方)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