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研究课反思】初三语文课《议论文阅读之分析论据方法探究》反思

作者: 时间:2014-04-18

成课背景:此课是在初三备课组就“初三阅读复习难点突破”专题研究的目标下进行的一堂方法探究课,也是一堂常态课。目的是想通过这样的课型,探究出一套可操作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使学生复习有所遵循,提高效率与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快乐,希望能够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增强。

教学选题分析:在议论文三大考点中,分析论据类考点题型看似简单,学生较轻视,答题扣分较普遍,从情况看答题不得要领,故而选此考点做解题方法探究。

学情分析:做课的班级是初三一班,学生多数思维较活跃,爱说爱闹,不容易静下心来总结归纳方法,只凭一时兴趣做题,有时候有应付迹象,只满足于知道答案,没有探究的习惯和思想。但对学习较重视,能够跟随老师进程,多数可以完成当堂学习任务。

根据以上情况,进行了这堂探究课,从教师课后评课和学生反馈来看,基本达到做课的初衷,同时本人也通过这次课看到了一些不足。

课堂亮点:

1、不必说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也不必说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更不必说课间制作的精细化,单就学生指导谈一谈,学法指导很精细,注重引导学生归纳,老师最后归纳小结。

2、设计合益,环节严密。

3、流程设计科学,过程严谨,环环相扣,方法切中可操作性强,练习展示效果不错。

4、课前导入有语文味道,关注考点,针对学生问题设计改错、总结、反馈,符合认知规律,思路清晰。PPT制作精美。

课后学生反馈:

1、老师备课非常精彩,思路清晰,知识准确,讲课速度也比较适宜,配合做的练习效果也非常棒,对老师非常满意。可惜我班学生平时纪律活跃,一到公开课就冷场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加之一上午上了五节课,下午比较困乏,希望以后公开课可以上午时间上,效果会更好。并加强学生积极性的研究和调到,是完美的备课和学生的配合,相得益彰。

2、以前对于议论文一直是我的一大难点,总是得不到满分,这次通过探究课老师带领我们总结的方法,运用到练习中,我居然得了满分,这让我兴奋不已,这可是第一次得满分啊。感谢老师的辛苦付出,希望这样的课以后会多一些,对我帮助非常大。

个人反思:

1、在开始备课时要进行的是“论据作用”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探究,但当磨课时发现另一个“分析论据”类学生更难把握,方法靠自己很难总结,于是组内商量后又将重点转移到了目前的课题上,内容作了调整,因此也耽误了一些时间。这是考虑不周降低了工作效率,以后需要注意。

2、在课堂上过于注重带领学生总结题型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练习量太少,只做了一道题,实践不够,课下要继续练习夯实。

3、从学生的反馈中看出此探究课还是很受欢迎的,但是课件制作花费了很多时间,没有共同的媒介又感觉课堂效果不好,如何既节省时间又能达到预期效果,是目前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要研究的另一问题。

4、课上课下要做到无缝对接,才能更好的落实课上的探究总结的成果。

5、进一步提高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针对标答的要求结合总靠阅卷中的要求给出更加准确全面的标答。

此课内容是遵循初三备课组“说明文、议论文阅读难点突破”专题研究而进行的一堂解题思路、方法探究课。

(初中语文组申冬梅)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