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距省会太原230公里。与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落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中国佛教及旅游胜地,列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之首。
传说中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是由大山环抱而有5个高峰组成,由于地质运动,5个高峰的峰顶却又是平的,就好像一个平台一样,故曰“五台山”。
望海寺正殿文殊菩萨之一。东西配殿各为三间石窑洞,内供石雕文殊像。一九九八年,东台顶又新增铜铸聪明文殊像一尊,铜像通高两米,金碧辉煌,令人敬仰。
东台顶原建望海楼一座,高十六米,三层五间,四面有露明柱十六根。此楼是专为游客和信众们观日出而建筑的,後被毁。一九八五年,在政府的支援下,望海寺住持本如法师於原址重建望海楼。此楼巍然壮丽,极为壮观。登上望海楼,极目远望,近可及河北省阜平,远能望见山东省渤海,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登上东台顶,极目到海瀛。
东台日出是五台山的一大自然景观,历来吸引著无数的僧俗登山朝日。每当旭日初升,霞光万道,静谧的望海寺完全浸沈在一片云山雾海之中,配上浑厚的晨钟声,愈发显得庄严肃穆。
应寺又名灵应岩、紫帽岩,位于南安市东北部洪梅镇境内瑁山南麓半山腰,东连鹦鹉岭、香岭、凌云寨、毡坪山,西面杨梅山雪峰寺,正面与马甲双髻寺对峙,是闽南著名古寺之一。
灵应寺原名为“紫帽岩”,创建于唐末天佑(礼字旁)年间(904年)。相传后唐年间有个神童叫李文愈,幼时孝行,家贫有志,童真弃俗,坐化于岩后茄吊滕中,后人将他塑造成像,祀奉为灵应祖师。旁立石碑《唐神僧灵应祖师现化记》记载:李文愈祖师(俗称灵应寺李公祖师)系“三真人六祖师”之一。师字文愈,诞生于唐代仁宅李家,幼有孝行,家贫有志,博超群伦,福而有德,常现神爱事迹昭闻,如渡溪飞笠、立石朝天、播竹茁地等,坐化于山中“茄藤”。乡人就其肉身塑像,祀于紫帽岩中,尊为李公祖师。五代后唐年间(923-936年)建寺。
中台也名翠岩峰,位于台怀镇西北10公里处,地形状如雄狮,海拔2894米,仅次于北台顶,为五台山五大主峰之第二高度。中台顶建有一寺院,名曰演教寺,创建于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