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教研员聚焦我校课堂 近距离指导促教学高效

作者: 时间:2013-12-26

教育教学需要不断吸收新的阳光和养分,学校也竭力为教师们的专业成长创造条件。为进一步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013年12月19日,我校有幸邀请到海淀区全体教研员来校听课指导。

本次活动对我校教师的教学指导意义重大,为了配合好教研员听评课工作,我们数学组教研组长孟威老师有序组织了我们组内专题教研,做好迎接听课的准备工作。首先我们根据教学进度综合考虑定下课题并上报;数学组全体组员认真研读教材和大纲并收集资料,进行初备后上交了第一稿教案;在教研活动中各位老师分别说课,其他老师各抒己见,相互提出修改意见;我们调整思路后进入更重要的一个环节:试讲与磨课,在此过程中数学组成员跨年级互听,毫无保留地提出合理中肯的意见。经过反复试讲磨课后,老师们继续精益求精,优化教案、学案、课件,尽量做到细节上无瑕疵。

19日上午,海淀区教研员来校听课,初中三个年级的教研员们深入各年级数学课堂,分别听取了初一年级王黎力、孙孝珍;初二年级杨磊、卫霞、张凤姣;初三年级孟威、马娜这七位老师的课。由于前期的精心准备,课堂反响良好。在一上午的听课过程中,教研员们不辞辛苦,一直认真聆听。时而边听边记,不错过各位老师的任何教学细节;时而被学生参与课堂的热烈气氛感染,暂时停笔饶有兴致地观察。听课结束后,教研员们跟全体数学教师在评课室进行座谈,对各位授课教师给予细致点评。

初一年级王黎力老师 《三线八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通过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很高,情感态度较好,通过课堂练习题的反馈,能够使得学生顺利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整节课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能力。在描画所研究角的边时要强化三角板的使用,而且基本图形中除了直线字母的标注,截线,被截线的标注,不同的交点应该突显出来,以便突出强调不共顶点的角,细节上处理到位。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墙来了”这个教学环节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知和收获。

初二年级杨磊老师《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师通过阅读教材、教参和相关论文文献,对于勾股定理在初中数学中的位置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对勾股定理整章教学及本节课教学设计选材很有意义。勾股定理的应用十分广泛,本节课教师选择将一般三角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通过勾股定理求线段长或研究线段之间的关系。整节课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色,思维活跃,不断展现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授课教师基本功扎实,教态自然稳重,语言精练得体,板书设计巧妙;教师利用数学知识结构图培养学生发现并理解知识之间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能力;重落实,通过课前小测验落实基础,了解学生知识储备情况后,逐渐进入难度上的提升;在例题的选择上注重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渗透类比思想,通过形式、结构的相似、内容相近等进行对比,找出其内在联系,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并在落实基础的前提下注重与高中知识的联系,根据学生实际提高知识深度、广度。

初三年级孟威老师《探究动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问题》。教学设计有层次,教学目标把握准确,从学生已有认知开始逐步深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了学生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注重本质问题的研究,教师通过追问为什么,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在师生问答过程中,使学生明确解决交点问题的通用方法,突出方法和策略的研究,使用几何画板渗透了“动中取静、以静制动”的方法解决动态问题,克服学生对动态问题的恐惧;教师注重对资源的巧妙整合,把众多考题中的问题通过合理的安排,浓缩到一道例题中,问题逐步深入,衔接非常紧凑,使得数学课的研究味道比较浓厚,通过一道例题把一类问题讲清楚讲明白,足可见教师在课下研究了大量考题并把考题分类整合,真正做到教师跳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在教学中注重对知识及时小结,解决每道题后都带着学生做提升性的归纳性的小结,提炼出一些规律性的知识,这种做法是在解题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教学环节。

教研员们对其他几位教师的评价还有:孙孝珍老师具有亲和力,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较好;卫霞老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很有意义,结构完整,整体性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张凤娇老师将时间还给学生,课堂参与度高,课堂语言简洁,不重复赘述很难得;马娜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氛围好,对知识点把握准确,对教材挖掘深入,选题恰当,重难点突出等。

同时,教研员们针对各位老师课堂中细节的不足和缺失细致分析,客观公正地给予指导意见。比如:教学中对学生突破思维上的困难关注度应加强;适时用高中的视野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一些知识背后的根本;提倡利用变式训练解决学生重新看题的费时费力的问题,并且可以让学生理解条件的变化对题的影响;教学中结论性知识过多的弊端会妨碍学生对本源知识的理解;讲问题时不要急于谈太多问题或急于提示,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读题等。最后几位教研员还分别为老师们指明了提升方向,让老师们受益匪浅。

送走教研员后,老师们趁热打铁结合教研员的评课意见、建议和课堂实际教学进行课后反思,并对教案、学案、课件进行修改完善后打包上交。教研组长孟老师再次将各位老师这些宝贵资源整理后发给每一位数学组成员进行分享。

致此,本次活动顺利结束。这样一次经历对我们每位教师而言,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教学思维方法上的洗涤。留给我们的是无止境的思考,如何尊重知识本源,如何打造更高效的课堂,如何在教学的路上走得更好更远?我们将继续思索前行!

(初中数学组吴贵贤)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