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组冯冬姣教学反思

作者: 时间:2013-12-26

对《征税和纳税》的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

本课知识理论性较强,而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些疏远,同时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如何在课堂中拉近税收与学生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意识到税收与公民的关系,是我在备课的时候考虑最多的环节。因此要搜集尽可能多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将这些素材转化为探究性问题,并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思考,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一步步深刻领悟其中的道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当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而学生才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本节课虽然理论性较强,但是在情景引入下,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完成知识的自我探索和自我构建,从而真正领会税收的相关知识。

自觉依法纳税,履行公民基本义务同时又具备税收的权利意识是设置本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本课的主题。因此本课的三维目标着重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因此不能灌输的教育,需要在教学环节上设计贴近学生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生成这一意识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一旦突破就能很顺利的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策略与过程

首先,导入我是用的是温故而知新的导入方式,通过回忆上节课的财政的收入的来源,其中最重要的是税收,这样能够很顺利的导入新课。接着提出问题“什么是税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从税收的主体、目的、依据、凭借的手段以及实质五个方面让学生自己探究,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对于什么是税收有了完整的认识。

接着我以“毕胜克创业“这一同学们在就业就已经熟悉的人物来创设情境,一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一下提高了很多。通过毕胜克中彩票一情境,并提出了三个问题,学生作为工作人员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税收的三个特征的含义有了准确的把握,然后我再抛出问题”无偿性和固定性是不是绝对的?“并且我还给出了我国个税起征点变化的这一实例,只是稍加点拨学生很快的明白了无偿性和固定式是相对的,并且学生自己还很好的总结出了税收三个特征的关系。

仍然紧跟着前面必胜克的情景,让学生猜一猜毕胜克缴纳的是什么税收,学生很感兴趣,互动特别好,并且非常顺利得进入了税收的种类这一知识点,学生都积极主动的说出了很多的种类,但是他们都不是很熟悉这些税种,这一契机下,我赶紧让学生看教材名次点击自己带着疑问去了解每一税种,然后我再通过连线题让学生再梳理每一税种,学生们看得很认真,连线题做得很顺利。再这一过程中,我再补充并说明了流转税和财产税的具体税种,学生都非常感兴趣,落实很到位。紧接着我们一起再次顺着毕胜克的情景重点学习了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这一环节,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计算,并且还补充了工资扣除五险一金等这一生活常识,学生非常感兴趣,他们也亲身感受这两个税种的作用,所以对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作用这一知识点的落实上很轻松,学生能很好的生成这一知识。

通过税种的了解,学生们了解到我们有很多的税种,上交了很多的税收,然后我适时间的出示国家提供的一些公共服务的一些图片,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一环节就避免了说教的嫌疑,由于前面的铺垫比较到位,这一意识学生能够水到渠成的形成,所以纳税是公民的义务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这里就开始逐渐形成。紧接着我设问“那么所有的公民都会很好的履行这一义务吗?”学生很自然的回答出了一些不履行税收义务的一些行为,这样很顺利的进入到了违反税法的几种行为这一知识点。对于这一知识的落实,仍然还是顺着主人公毕胜克来创设他在创业困境期间的一些违反税法的一些做法,学生很快的指出了毕胜克做得不对的地方,同时也对几种违法税法的行为有了切实的理解。

当所有知识点讲完后,最后就要落实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块即公民与税收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饭店吃饭不开发票和拨打12366这两个情景来落实,很多同学对于开发票这件事情特别熟悉,我抓住这一点,赶紧落实中学生与税收的密切联系。

最后,我请了一位同学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了总结,总体效果很好。

三、我的反思

整节课下来,我认为本节课达到了我的教学预设的目标,而且这一节理论性极强的课,由于贴近学生显得很轻松,师生都很高兴,学生学起来没有特别大的压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得出税收的相关知识,正确的对待税收的态度,知识自动生成。整节课下来,学生发自内心认为税收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同时整节课同学的注意力非常的集中,互动特别好,很顺。整节课注重启发教学,教师充当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例如学生对于个人所得税的对象的认识,一开始说征税的对象是个人,我立即幽默的指出,那个人所得税是按照有几个人来征税?学生一下反应过来,应该是所得额。我又立即提醒他们要注意纳税对象与纳税人的区别。

整节课非常的顺利,课后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预设生成的很好,很顺利,都是按照我之前的预设来的,没有任何差错,但是这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学生是完全按照我的引导在走,所以,尽管我贴近学生,激发学生去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生活化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但是我感觉整节课的开放度还不够,预设对学生限制有些多,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大的空间,或许效果会更好。

四、教研员的评课

课后,在录课室,海淀区政治教研员冯老师和任老师对我这节课进行了评课,教研员对这一节课一致作出了肯定的评价,指出本节课无论是从教材分析还是从环节的设计上都很清晰,过渡自然,能从学生的角度来落实知识点,知识点处理详略得当,重难点突出,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松弛有度。

同时教研员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也给出了宝贵的建议:因为本节课很顺利,学生的呼应很好,接受得很好,所以说明学生的接受能力还不错,因此建议在课堂中多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设问的设计上加大难度和思维的空间,加大课程难度,知识上可以再多一些拓展。

五、我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1、首先再次让我意识到生活化教学在政治学科中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能让知识顺利生成。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强化这一教学方法,同时通过这一节课的效果也见证了备课注重备学情能让课堂和谐有效。

2.根据教学内容有些内容的教学在开放度上要再仔细考虑,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学生思维的可开发性、可塑性非常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更加信任学生、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多思考问题。

3.认真领会教研员给出的建议,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仔细推敲既能适和本校实际情况又能更好的激发学生更多思维火花的教学模式。

(高中政治组 冯冬姣)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