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变团花》一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它是由剪纸和折纸相结合的艺术,有着工具简单、制作简便和便于少儿接受的特点。课程注重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通过对团花剪纸艺术作品的欣赏,细致观察,大胆想象,既体现了知识性,又注重渗透文化内涵和趣味性,通过发现与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团花制作折、剪的方法和步骤。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折剪六瓣雪花和对称剪制蝴蝶的经验,结合本课知识点,让学生在作品制作时可以有更多方法的选择。
本课设计符合美术新课标,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下面就本课教学进行剖析:
一、根据教学设计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二、教学中的优点:
1、导入环节体现教师应变。教师展示四幅团花剪纸作品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窗花”(预设答案是“团花”),教师在肯定学生答案同时让学生观察作品的共同之处,进而让学生发现团花的基本型都是圆形,代表团团圆圆,吉祥的寓意,称之为团花,引出主题--团花。
2、通过对古文物作品《对马》、《对猴》残片如何修复的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团花具有“中心对称”的特点。
3、通过班级剪的不错的同学介绍经验,让学生发现在设计纹样时有变化剪出地效果才更美观,如,大小不同、相互穿插不相连、花纹丰富等。
三、教学中应该改进的几点:
1、过于依赖教材。教学设计是让学生自己观察书本上的四折剪纸折法并自己折出,这个范例是所有折纸方法里最简单的一种,但是在剪时却是最难的,导致课堂在这一环节占用过多的时间,效率不高。改进方法:①还是同样的四折剪纸折法,用对角折的方法,学生更容易找到中心点和需要剪的边。②可以转变方法,让还记得之前学过的折纸方法的同学示范,大家折,也是对已有经验的复习与巩固。
2、教师示范应加入一些细节的引导。如,花边可以有不同的变化:波浪形、锯齿形、花瓣形等等;花心的设计也可以有变化:弧线、凹进去的三角纹、凸出来的三角纹等。这样学生的作品变化会更丰富。
我一直认为学科研究课活动是老师们最高效的进步方法,它能帮助我们发现自身问题、解决问题并互相学习。通过活动我学到了很多,最有感触的一点是“敢于说不!”我们经常鼓励学生要敢于向权威说NO,可是我们的教学却经常很依赖于教材和教参。当教材教参里的方法不够好的时候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打造更高效、更清晰的课堂。

(小学美术教研组 祁江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