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美术《自画像》教学反思

作者: 时间:2016-05-06

本节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是以人物为主题的第一课。这一课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要求是不一样的,低段学生对于画人像理解非常薄弱因此这个时期的人物画像在于让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并非以学生画的很像为评价标准。

在讲这节课时我选择一个小游戏“抓小偷”导入,通过让学生辩人脸找小偷的形式思考观察“人像”的画法。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后能够很快找到小偷的人像,由此引入新课。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运用“观察对比”的方法,观察人的头型、发型、五官、表情、服饰五个方面来分析不同人的不同特点。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我选择把班中几位同学的头像拼贴画展示在黑板上并且开展我要“拼一拼”的小活动,看看哪位同学能够帮好朋友把不完整的人像复原。学生们通过亲手拼贴,更加加深了对五官的印象。接下来我为学生们讲授了画面构图,在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全身,头部的面积肯定相对较小;在一张纸上只画出头部,则头部、脸部的特征要更加清晰。在绘画方法上,我采用“我来对比”让学生看到不同绘画技法的作品,有的采用线描画法,有的使用涂色方法的,有的将两者结合。不同方法只要自己运用得当都会出现好的效果,学生们可以自由大胆的表现。

在艺术实践上,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面小镜子,观察自己的五官特征并且在画纸上表现出来。学生们拿出自己的小镜子开始认真完成自己的自画像,在最后展示环节,我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学生介绍自己自画像特点和技法,另一个是找一找黑板上的这些作品分别是哪位同学的自画像进而评价了是否抓住了人物头部的主要特征。

上完后我发现自己在课堂中还有许多方面做得不足,在拼贴环节过于繁琐,用时过长。在其中观察表情中实际意义中不太大。在最后的绘画形式我们也可以只用黑色彩笔的形式绘画而不让学生用铅笔绘画,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绘画时间,并且可以达到大胆创造的目的。

在课后组内教研上,老师们也给与了宝贵的意见,王雪老师说;“整堂课在拼贴人像环节过于频繁,并且可以多找长相有特点的学生。在找图片资源时,我们要找实效性大的、正能量的、且能帮助学生的图片,在示范上,教师可以用贴近学生水平的绘画形式为学生进行示范”。刘静老师说:“我们在观察对比时要多观察自己而不是同学”。张牧村老师说:“我们在上课时要从最基本的内容出发,要让学生学到最基本掌握的知识,有些内容太过繁琐可以省去”等等。大家为我的课提出了非常好的意见,让我受益匪浅。我知道美术课上我们要从学生出发,一定要关注学生的需求,了解他们真正能学到什么。在以后的课上我会继续努力,每一节课我都要更认真的钻研教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