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和奖赏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中的作用

作者: 时间:2015-09-24

上周四就收到消息说中科院心理所的吴瑞华老师要来学校做个讲座,很是期待。周五因为有课,赶到会场的时候发现已经整整齐齐的坐满了人,只能找到后排的位置了。经过快一周和沉淀和遗忘,那么剩下的将是记忆深处最触动我的东西!

吴瑞华老师是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讲演团的成员,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教授,70多岁高龄。

以下是吴老师的讲座中触动我心灵的语句的摘录:

表扬和奖赏在教育中起主要作用,批评和惩罚为辅助作用。

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构成了人格的最简单的区别,其中自我和自尊是人类独有的。三岁开始有“我”的概念,自我是学习得来的。自我的概念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自尊是一个人赋予自己的价值,独立于别人对他的看法,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关注。

孩子们在家庭中受到积极的关注,被看作是重要的有能起到积极作用的人,并且他们的意见和观点得到家庭其他成员的尊重。

吴老师穿插了李敖的名言:“征服的了别人,征服不了自己的是英雄。征服不了别人,征服得了自己的是圣人。”

人大致分为三种自尊:高自尊,中自尊和低自尊。其中我们生活中常说的自尊心强一批评就哭的,其实是也许属于低自尊行列,这些孩子自我意思很强,敏感,怕批评并且过度关注别人的看法,在这个世界上低自尊一直是最具破坏性的人性因素。而且低自尊也不同于情绪低落。通常他们在家庭中不被重视,可有可无,同时他们认为自己的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和要求是不公正的。在家庭里,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从过于严厉到过于放纵变化很大,他们缺乏明确的指导,标准也不突出,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明显感到无所适从。

所以要鼓励自尊,对孩子自尊的影响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对儿童成功与失败的反应。这主要在于评价体系的制定,吴老师举了例子:英语考试一个孩子从30分进步到50分,那他就成功了,是相对于自己的成功,你不能拿他进步的分数和班级的平均分80分相比较,比较是相对的,多鼓励微小的进步。

2 鼓励所有孩子清楚的描述对自己的认识。在这里关键是教师和家长要准确,公正地

评价儿童。心理学研究还证明,表扬如果做不到准确,公正,既不能实事求是,那么还会培养学生不诚实的品质。这一点尤其要引起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关注。

3 教师要了解儿童是如何认识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以便能正确指导学生准确地认识自己。

4 教师和家长要认识到每个孩子都很重要,不是在孩子间去比较,少提别人家的孩子。不是去发现希望得到的东西。

吴老师还举了个例子,为什么孩子们爱打游戏呢?用学习心理学的理论来陈述就是:学生每个人在自己的基础上学习,学习能跟上自己的速度学习,并且及时反馈。

5 教师必须时刻都关心如何帮助每个儿童,发挥其潜能。这里要求教师事无巨细的在方方面面注意保护儿童的自尊。

吴老师举例:在加拿大做访问学者时看到老师发试卷,都是一个个的发,背过来分数那页,送到孩子手里,避免别的同学看到他的分数。

6 表扬和奖赏是增强自信心和鼓励自尊最好的方法。

批评的负面影响:片面的,经常性的数落和找茬儿带来的后果是:一个人自我形象和自我价值感就会出现问题,找茬儿会给人们之间设置障碍。

警示:心理学研究证明,经常受到批评的人,即经常受到挫折的人,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经常受到攻击,并经常看到攻击性行为的人,以后会对其他人施以攻击行为。这是一个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的恶性循环。

“养育孩子并不是纠正他们的弱点和错误,而是要认同和培养他们的力量。包括用以改善自己的缺点,培养像大人一样的意志。”

表扬和奖赏的作用表现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培养孩子(学生)的高自尊,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样的学生他们一定会采取正确的认知方式来观察周围的世界和他们自己;他们的情感一定是积极热情的;他们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能容纳各种人和事,并且为社会总体利益能随时转变自己的态度,他们的行为方式一定是利他的。

准确公正的表扬和奖赏对孩子影响深远,值得同是老师也会是家长,或者正是家长的我们反思并且运用在实践和生活中去。

“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比尔盖茨曾经在给他母亲的一封信中写到:“妈妈你从来不把我和别的孩子比较,妈妈你总能为我做的事找到理由。”

“善于公堂,规过与私室”

吴老师在讲座中几次提到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前提:人类的优点和长处与缺点和脆弱一样真实。过于关注那些违反直觉的方面会使我们忽视人类做得好的方面,从而导致看待人类的角度出现偏差。

以上是讲座笔记,共勉!希望从中吸收养分,爱孩子们,准确,公正的奖励和奖赏,在孩子们人生道路的起点站好每一班岗,做个好老师!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