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姜素芳
“知识和智慧是教育基本理论中的一对重要范畴。教育不仅具有知识性格,而且更具有智慧性格。”这里知识性格是指教育具有保存、传播和创造知识的功能和属性;智慧性格则是指教育要引导人的智慧成长、促进人的自由发展。二者需要协调发展,教育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人的一生,在学校里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从学校里获得的知识也远远满足不了未来生活、工作的需要,人在走出校门后,仍需要不断学习,所以自学对任何人来说都会是伴随一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语文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会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这种隋绪作为一种内在动力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行为,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兴趣是推动他们自主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关键是要激发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利用各种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
运用电教媒体,可以把抽象的分析变得具体而形象,深刻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出学习情感,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去年我在讲《“克隆羊”的演变》时,借用了生物课的一个FLASH课件,动态地演示了“克隆”的具体操作过程,原本枯燥的知识立刻变得生动起来,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主动去了解关于“克隆”的发展历史,课堂教学变得轻松而有效。再如,讲现当代戏剧单元时,我们让学生排演课本剧《雷雨》;讲到古典戏剧单元时,邀请北方昆曲剧院到我校进行传统剧目的介绍和表演,并且和学生进行互动演出。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鼓励大胆质疑,使学生在自信中走向自主学习
中学生正处在思维转型时期,他们的抽象思维、创造思维水平有限,质疑正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最佳方式。语文课堂应格外注意培养学生敢于提问、乐于提问的精神。学生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他们的思维将更加活跃,就乐于和老师一起主动参与到理解教材的活动中来。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真正得到发挥。
质疑不仅仅针对固有知识,有时候,可以鼓励学生对同学甚至老师的观点大胆提出不同意见,并进行问难、辩论,最终得出结论。
二、巧妙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在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引导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达尔文有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锻炼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使他们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在过去的教育中,小学老师是手把手教学生,初中老师是不厌其烦地机械重复那些有限的知识;结果到了高中,面对众多科目,面对老师的相对放手,许多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所以,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成了高中学习阶段最重要的任务。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必要的有效的指导作用。比如我们班有一个栏目——《一周热点我评论》,每周由一名学生选择一个热点话题,其他同学参与谈论,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他们能够学会自主选择,说自己的话,学生得到了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二)倾听学生并鼓励学生学会倾听
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教师应该提供适时、必要而有效的指导。但是,这指导什么时候进行?怎样进行?程度的深浅如何掌控?这都大有学问。因为如果教师介入得过早,就会阻碍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答案的机会,教师介入过晚则会让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而感到手足无措。这就需要教师去倾听学生,通过倾听学生的观点和疑惑,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来确定自己的指导怎样进行。此外,鼓励学生学会倾听他人,在倾听中了解彼此的想法,更好地加强合作,即使是与自己对立的观点,也要认真倾听,或为对方指出问题,或进行自我反思,从而深化自己的认识。
(三)不苛求答案的唯一性和绝对性
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大家的阅历不同,知识积累不同,对作品的感受体会也不同。我在教学中从不要求大家的观点一定统一,我更重视学生思考问题和推理的过程,我相信,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四)相信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陶行知先生有一个理论:“教是为了不教。”当学生具有大胆质疑的精神、主动求知的意识、答疑解惑的能力时,可以说达到了教育的更高境界:“无为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