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科能力(临帖)的一些做法

作者: 时间:2016-03-14

临帖,是书法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所谓“临”,就是将字帖置于案前,观察字的形态、结构、笔画,弄清相互关系,领会其精神,再下笔仿写。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照着写”。其初步的标准是把字写“像”。在教学实践中,一听说“照着写”,这种方式往往引起学生认识上的轻视,认为照着写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随便都可以做好,其结果是几乎没有人能写像。究其原因:1观察力不够 2认知不到位 3书写技能不行。总之,统属学科能力不足。

针对出现的问题,归纳出临帖的几个步骤,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临帖能力:

(一)读帖:“读帖”不是像读书那样看帖上所写的文字的内容,而是分析这个字的风格特征。分析一下笔画的起笔、收笔、藏锋、露锋、方圆及转折等运笔特点,结体的松紧、收放以及正侧、疏密等组字特点。特别是临写时,反复强调要“看懂”这个笔画,最少也要在长短、弯直、粗细、斜正等方面找出其特有特征,因为每个笔画必会在这几个方面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表现就抓住了笔画的形态。字形结构亦然。

(二)悟帖:悟帖是一个把前面看到的笔画和结构加以思考分析最终达到想明白的过程。主要分析一下这样的笔画该怎样用笔去写、怎么起笔、运笔、收笔,为什么这样表现等,把看到的表面认识变为头脑中的主观认识。实践证明,这个过程是学生“会”与“不会”关键环节。

(三)定位:悟帖后,下笔前还要进行笔画的位置和走向等等的确定,这是处理好字形结构的重要环节

(四)临写:在完成前面三项步骤后,才可下笔临写,才能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临写时要看一笔写一笔,每一笔都要经过上述四个步骤,不可减免,才可能做到临写准确。

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推行此临帖方法,不仅扭转了学生“照猫画虎”乱写一气的状况,更是在学生学会方法的同时,培养出他们在书法学习中学会观察、善于观察的能力;善于分析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以及书写技能的逐步提高。使学生们在书法学习中不仅得到文化和艺术上的熏陶,而且在学习能力上得到了训练和提高,这种能力的提高不仅会作用在书法学科,而且会放射到其他学习之中而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能力。

美术组张牧村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