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的小学阶段在阅读教学方面存在诸多弊端,如教学效益不高,学生语文能力不理想,喜欢语文的学生人数逐年递减等。在这种多的问题之中,除教材与教法造成外,还有很多重要的原因在于在教学中忽视了应有的阅读策略的教学,没有形成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又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学生对书籍的阅读兴趣也在逐年下降。倘若这种现象不加以改变,将势必影响下一代人的文学素质的养成,为此,我们就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策略展开研究,以期改观。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标》在“课程性质和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前言部分“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前后出现达六次之多,可见语文素养的重要性。但学生的语文素养现状令人堪忧:一是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浓。二是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三是学生语文学习途径单一。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许多的手段和途径,但我们发现阅读策略研究在学生阅读中有着奇迹重要的作用。正所谓“受人鱼,不如授人渔”只有教会了学生阅读的方法才能逐渐的增加学生在阅读中的喜悦感,使学生爱上阅读,在广泛的阅读中实现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的提高。
基于以上情况,加之我们在长期以来教学中积累的研究经验,我们认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能够真正帮助师生们解决问题,提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能力。本课题的研究力求探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研究;开发和利用适合本校学生的语文课程资源;构建形式多样的阅读策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习惯,发展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
活动早起我们对1-6年级的读书书目及读书时间和读书内容等方面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和统计。通过这种方法为我们各年级的读书书目的确立和活动的设置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
通过语文阅读课和年级的各种阅读活动的安排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再研究调整重新进行实践,并将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的文字,作为活动中的一个有力支撑和依据。
在活动中深入到班级,深入到学生个体,对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找准问题所在,知道我们的阅读策略研究的开展。
由于给予我们学校学生的家庭特点和优势所在,有些学生和家长的语文阅读素养很高,家庭阅读氛围也很浓郁,在家庭阅读策略上也有自己独到的方法,基于这几点我们将利用“借力使力不费力”的优势,让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参与到我们的阅读工程的建设中来通过一小部分学生和家长的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和家长也投身于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策略研究中来。
通过开展座谈会和讨论会的形式,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制定学习计划,针对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地指导。
在活动后期,通过对活动中策略的积累实现课题成果的完满展示。
以“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句格言都能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学生”为指导思想来布置学校教室内外墙壁上或楼梯上的读书格言、名句、诗句,让学生置身于富有诗意的格言警句的熏陶之中,耳濡目染,使学生的言行也富有诗意;在黑板报上介绍有关读书的故事、方法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
要设立读书节专档,注意收集资料(如教师读书反思、读书随记、学生阅读笔记、演讲比赛、活动材料积累、活动氛围的营造等),发现、挖掘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对在读书节期间涌现出的优秀作品、优秀事例,学校也将以多种形式予以展示。
每个班级开辟专门的空间建立图书角,选出2名图书管理员,做好图书登记和学生借书、还书记录。鼓励学生捐书,每生最少捐2本多者不限,存放于图书角,互相交流阅读。学生可以在课间随时随地的看书,将课外读物与课外活动融为一体,达到我们活动的总目标。
每周一诗,每人一本古诗文诵读录,一月一篇读书心得或观后感。通过必读书目中的《日有所诵》进行古诗文诵读,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国学素养,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学生的识字量和内在气质。一月的观后感与读书心得选取班级中写的好的,年级推荐一篇上传到校内网,这样一方面可以作为我们的一个读书学生作品呈现,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做到不求多但求精,从而形成太阳花效应,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的投身到读书工程的建设和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
各班的班级文化要围绕一个主题,设计班级读书标语,不求班级整齐划一,但愿各有千秋,能突出本班特色。使每个班级都能够呈现出阳光、文明和充满文化内涵的快乐小天地。
在书籍储备上,每个班级有学生自由阅读的书橱,有学生读的各类图书,有一定数量的学生阅读报刊,鼓励学生自己购书、订阅报刊,每个学生要有读书笔记和有两本以上的课外书;
要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每天读书时间30分钟到1个小时,每月至少有1节阅读指导课,每月对读书活动进行评比和总结盘点,每学期有读书计划和要求,每年有两次的读书节日,一是上半年的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二是下半年的9月28日的孔子诞辰纪念日,充分利用两次的节日把读书活动推向高潮;
学校和班级开展书香班级、故事大王、经典诵读、阅读征文等评比活动,把读书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一、二年级组以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为主要目标,做到以下活动内容:
三四年级以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好习惯,让学生初步掌握朗读、默读、浏览、精读等读书方式,培养学生积累优美句段,养成做摘录笔记的习惯为主要目标,做到以下内容:
3、通过课堂教学积累好词好句,各班办一次比赛”比比谁的词语多。”
1、通过看推荐书目,利用阅读课交流读书心得,,选出优秀人才全年级开展一次“我的一本课外书”征文比赛。
1、在课外实践中积累拍照以年级为单位制成电子相册。
五六年级以重视学生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时进行发散思维并与此同时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为目标,做到以下几点:
3、挑选年级读书优秀的孩子开展年级读书交流展示会给各班传经送宝。
1、带领学生对六年级阅读监测题型做阅读技巧的梳理。
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阅读课,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引领学生交流读书的情况。阅读分层次推进:低年级能“摘抄好词”、能“讲童话故事”为主;中年级以“背诵美文片段”、“写摘录笔记”为主;高年级以“作品欣赏”、“写感悟笔记”为主。
1、学校加强、完善阅览室建设管理,让“沉淀”的图书“流动”起来,使之成为教师借书、读书的开放港湾。
2、各任课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将读书与教学、思考与实践紧密结合,加强课外阅读方法和教学策略的研究与探讨,力求做到“五个一”:即精读一本好书、深研一位名家、写好一篇读书心得、上好一堂指导课、设计一节精品教案。
4、每天早上、中午到校后为师生读书读报时间,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阅读,共享读书乐趣。(每周至少1次)5、确立大语文观,语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或拓展相关主题的优秀篇章,并在备课上有所体现。同时做好拓展阅读资料的积累整理。
3、布置教室、校园等环境,设计班级、学校读书标语,通过宣传窗、走廊等张贴名人格言、读书明星、好书推荐等,让校园、教室散发出文化气息。
4、建立班级图书角,引导学生把一些优秀读物带到学校来,图书室出借一部分书籍,以充实图书角。
5、班级图书角全天性开放,同时各班选派2名学生作为图书管理员,加强管理。每月举行1次“好书交换日”活动拓展书源,使学生有书可读。
6、利用晨会课、午间阅览课、课外阅读指导课等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外读物的拓展、名篇精读、名著交流等。(包括指导学生如何精读、速读,如何作好读书笔记、如何查阅资料等。)
7、建立学生“读书成长档案”,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在阅读过程中认真撰写的读书笔记、作文或日记,创作的优秀书法作品、创办的“读书手抄报”等实践作业以及每学期制定的读书计划书,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及获奖情况等记录保存下来。
1、以“给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向家长发出倡议,要求家长带头读书,给孩子做好表率,争当“优秀读书家庭”。期末从中选出优秀家庭开办讲座,介绍家庭读书经验。
2、每周给家长和孩子发一张亲子读书卡,家长和孩子的读书的情况、读书的感悟、读书所得都填入“亲子阅读卡”。一周完成后由孩子交到学校保存,也可以拍录家庭读书活动视频,以供评选“优秀读书家庭”。
1、将“阅读工程”的所有活动纳入学校的个人及集体评估中
2、每学期按年级比例的30%评出一批“书香班级”。
3、每学期每班评选出一批“星级学生”(积累之星、诵读之星、读书之星、推荐之星、分享之星等)
4、每学期从老师上交的读书笔记中评出优秀读书新秀及读书达人,予以书籍奖励。
5、每学期根据家庭参与程度评选校园十佳亲子阅读家庭予以表彰,并邀请优秀读书家庭对全校开展家庭读书教育经验论坛。
6、对创新阅读形式和阅读内容的具有巨大贡献的年级具有年终评优的优先权。
以上表彰教师、学生及家长在校园内开辟专栏进行展示说明。
(注:在所有评价过程中,注重课外阅读的过程评价,淡化课外阅读的结果评价,要把是不是形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了读书方法、激发了读书热情、形成了优良品质作为评价标准。)
一、课题的研究过程从2013年9月---2014年7月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二、小学阅读篇目任务分解
小学诵读篇目
一年级第一学期
《江南》(汉乐府) 《古朗月行》(李白) 《鹿柴》(王维)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回乡偶书》(贺知章)
一年级第二学期
《村居》(高鼎) 《咏鹅》(骆宾王) 《锄禾》(李绅) 《悯农》(李绅) 《江上渔者》(范仲淹) 《长歌行》(汉乐府) 《敕勒歌》(北朝民歌) 《赠汪伦》(李白)
二年级第一学期
《静夜思》(李白) 《长行歌》(汉乐府) 《登鹳雀楼》(王之涣) 《咏柳》(贺知章) 《早发白帝城》(李白) 《绝句》(杜甫)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塞下曲》(卢纶)
二年级第二学期
《春夜喜雨》(杜甫) 《春晓》(孟浩然) 《游子吟》(孟郊) 《江南好》(白居易) 《泊船瓜洲》(王安石) 《题西林壁》(苏轼) 《三衢道中》(曾几)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三年级第一学期
《山行》(杜牧) 《枫桥夜泊》(张继) 《夜书所见》(叶绍翁) 《竹石》(郑燮)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梅花》(王安石) 《凉州词》(王之涣) 《出塞》(王昌龄)
三年级第二学期
《夏日田园杂兴》(范成大) 《清明》(杜牧) 《塞下曲》(卢纶) 《望庐山瀑布》(李白) 《绝句》(杜甫) 《滁州西涧》(韦应物) 《望天门山》(李白) 《春日》(朱熹)
四年级第一学期
《水调歌头》(苏轼) 《望洞庭》(刘禹锡) 《峨眉山乐歌》(李白)《风》(李峤) 《元日》(王安石) 《江雪》(柳宗元)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四年级第二学期
《江南春》(杜牧) 《春日偶成》(程颢) 《池上》(白居易) 《小儿垂钓》(胡令能) 《小池》(杨万里) 《凉州词》(王翰) 《别董大》(高适)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五年级第一学期
《寻隐者不遇》(贾岛) 《所见》(袁枚) 《题秋江独钓图》(王士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清平乐 村居》(辛弃疾)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浪淘沙》(刘禹锡) 《乡村四月》(翁卷)
五年级第二学期
《游园不值》(叶绍翁)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七律 长征》(毛泽东) 《四渡赤水出奇兵》(毛泽东) 《清平乐 六盘山》(毛泽东)《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蜂》(罗隐) 《己亥杂诗》(龚自珍)
六年级第一学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示儿》(陆游) 《大风歌》(刘邦)《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观书有感》(朱熹) 《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惠崇春江晓景》(苏轼) 《题临安邸》(林升) 《春望》(杜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六年级第二学期
《夏日绝句》(李清照) 《如梦令》(李清照) 《渔歌子》(张志和)《石灰吟》(于谦) 《墨梅》(王冕) 《马诗》(李贺) 《饮酒》(陶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望岳》(杜甫) 《无题》(李商隐)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小学课外阅读篇目
一年级第一学期
必读书目:《猜猜我有多爱你》 《三字经》(国学)
选读书目:《小布头奇遇记》 《亲爱的笨笨猪》 《舒克和贝塔历险记》
一年级第二学期
必读书目:《不一样的卡梅拉》 《中国神话故事》 《三字经》(国学)
选读书目:《小魔怪要上学》 《7号梦工厂》 《长花的男孩》 《中华歌谣100首》 由语文老师推荐和学生自荐的篇目
二年级第一学期
必读书目:《安徒生童话》 《弟子规》(国学)
选读书目:《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我的妈妈是精灵》 《凯琪的包裹》 《民间故事三百篇》由语文老师推荐和学生自荐的篇目
二年级第二学期
必读书目:《格林童话》 《弟子规》(国学)
选读书目:《小哥儿俩探险记》 《安娜的新大衣》 《寓言故事三百篇》
《我是一棵树》由语文老师推荐和学生自荐的篇目
三年级第一学期
必读书目:《三毛流浪记》 《稻草人》 《增广贤文》(国学)
选读书目:《我的宠物是恐龙》 《繁梦大街26号》 《严文井童话》 《一千零一夜全集》 由语文老师推荐和学生自荐的篇目
三年级第二学期
必读书目:《中国寓言故事》 《宝葫芦的秘密》 《增广贤文》(国学)
选读书目:《丁丁历险记》 《我家来了外星人》 《高士其科普童话》 《希腊神话和传说》 由语文老师推荐和学生自荐的篇目
四年级第一学期
必读书目:《成语故事》 《昆虫记》 《笠翁对韵》(国学)
选读书目:《我不知道我是谁》 《希腊神话》 《窗边的小豆豆》
《绿野仙踪》 《花背与小乌龟》
由语文老师推荐和学生自荐的篇目
四年级第二学期
必读书目:《草房子》 《三国演义(少儿版)》 《笠翁对韵》(国学)
选读书目:《苹果树上的外婆》 《秘密花园》 《柳林风声》 《高士其科普童话》 由语文老师推荐和学生自荐的篇目
五年级第一学期
必读书目:《伊索寓言集》 《水浒传(少儿版)》 《三十六计》(国学)
选读书目:《布鲁诺与布茨丛书》 《青鸟》 《小王子》 《动物大逃亡》
《追踪小绿人》 由语文老师推荐和学生自荐的篇目
五年级第二学期
必读书目:《上下五千年》 《寄小读者》 《三十六计》(国学)
选读书目:《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凯蒂的幸福时光》 《小时候》 《爱的教育》 《等你敲门》由语文老师推荐和学生自荐的篇目
六年级第一学期
必读书目:《鲁滨逊漂流记》 《论语》(国学)
选读书目:《天空在脚下》 《安妮日记》 《星际信使》
由语文老师推荐和学生自荐的篇目
六年级第二学期
必读书目:《西游记(少儿版)》 《论语》(国学)
选读书目:《沙与沫》 《城南旧事》 《女儿的故事》
由语文老师推荐和学生自荐的篇目
推荐:《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笠翁对韵》、《三十六计》、《论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