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中英科学教师交流培训会有感

作者: 时间:2014-11-24

对于我一个新兵来说,这算得上是一次难得且宝贵的外出学习机会。自从小学于苒校长为我校率先引进双语科学和元智科学课程以来,我们也多次得到这样跨学科教研或外出学习体验的机会。这次我带着拓宽视野的目的踏上了旅途,为的是借助这样难得的机会真正走出去看看与国际接轨的科学教育应该是怎样的?怎样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以及我们距离真正的双语科学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这次培训为期三天,前两天我们在深圳城南区碧海小学参加中小学科学国际化教育交流学习活动,最后一天前往新联小学观摩双语科学课程(Light up science)。接下来,我就将这三天外出所学、所见、所感的中英科学课程差异和大家分享。

1.法律保障:在英国,科学课程是国家法律规定强制开设的,科学与英语、数学同等重要,是所有小学生必须学习和参与的课程之一。周课时一般在2~4节左右。

2.教材:英国科学教师授课用的教材很有意思,他们没有国家统一的科学教材,而是由科学教师自己编写的。科学教师自己可以决定自己的课程内容和实验内容,甚至可以自己决定一些有趣的竞赛内容;教材通常不是由一名科学教师完成,而是由几名科学教师(甚至是不同学校的几名科学老师)共同商讨、编辑完成的。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英国对科学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并且这样的形式对教师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提升都很有帮助。

3.学生参与形式:学生在科学课堂的参与形式很灵活。最开始英国科学教师也因为有些学生“随波逐流”不参与科学讨论而发愁不已,这些孩子有的是很优秀的学生,可能因为不善于表达或者在没有缜密的思路之前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这样的学生在每个小组学习过程中都会见到,英国的科学教师采用了“白板式”教学方法,每个学生上科学课的时候桌子上都会有一个小白板和一根马克笔,学生在回答每个问题时不再需要举手,只需要把自己的想法或答案写在白板上举起,老师就能及时获得学生的信息,并且快速地进行点评了。反观我们国内,这个方法完全可以试用,而且效果应该不错!

4.评价方式:英国的评价方式很多样,他们很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不是通过一张期末试卷来评判学生一学期甚至是一学年的表现,他们重视开展各种各样的科技周、科技活动课程来激发孩子对科学探索的欲望。据现场的英国小朋友介绍,他们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学校课后或放学后的科学探索课程,学生在这里可以随意搭建自己想要实现的模型,可以把这里弄脏弄乱而没有老师会责罚,每一个学生的创新和发现都是被重视的,所有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都是被鼓励的!

5.对时事热点的捕捉:这一点是我对中英科学教学差异最有感触的一部分内容。英国科学教师很重视对于时事的把握,老师会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一些现在正在发生的与人类息息相关的视频,比如外星探测器、大气层外蹦极、海地霍乱等,还会给学生进行相关拓展的指导分析。我们在培训的时候,英国老师就将曾在海地发生霍乱时对学生做的“重要性排序”活动给我们在座中国科学教师进行了示范。通过这样的启发,不但老师有了更高的学科站位,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途径也不仅局限于课本了,这点值得我们国内科学教师深入思考。

这次外出学习的收获是由内而外的,我很庆幸自己是一位科学教师。教育的发展依赖科学与人文教育的和谐发展,科学教育带领人们探索未知、启迪新知。我们现在的科学教育还在起步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重而道远,希望我这次外出能够成为我们小小转折的一次良机。我们还要继续努力,为了我们的学生可以肩负起科技兴国的重任,我们科学教师必须做得更好!

(小学科学组 赵龙)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