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小测验,夯实大基础
——浅谈提升初中化学课堂实效性的一点探索
当前,“减负增效”这一严峻的课题摆在了每一位教师的面前。“减负不减质”这是我们教师所期盼的理想境界。 增效是减负的前提和真正目的,而增效重在提高课堂效益。“减负增效”不是让马儿不吃草,而是要让马儿吃好草。“好草”从哪里来?当然从教师那里来。所以,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提高课内40分钟的教学效益。
化学是初三新开课,学生在短短一学年内要快速入门,完成上下两册课本的学习,然后要抓紧有限的时间复习备战中考,可谓时间紧,任务重。初中化学的学科特点是识记型知识占据大片山河,知识点琐碎,系统性差,强调细节,学生记忆困难,因此不少学生对化学有畏惧心理,有厌烦情绪,学习效率不高,基础知识存在诸多漏洞,直接影响学习成绩。在多年的初三教学中,我一直致力于寻找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经过多年实践,我摸索出了一些小小的经验。在化学课堂上适当适时进行5分钟的书面课堂小测,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筛查,有利于督促学生加强记忆,加强化学基础知识的落实,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学好化学并爱上化学。那么,课堂小测验为什么对于提升课堂实效性具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呢?我认识其具有如下几点优势:
1、课堂小测能迅速有效地调整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经过开学初期一段时间的严格要求,上课铃一响,学生就自觉坐好,“摩拳擦掌”准备进入紧张的小测中,这样可以有效杜绝学生上课初期的精神不集中、爱讲闲话等坏习惯。或者在讲完新课并进行小结后,在学生是最易放松的临下课前几分钟进行一个小测,能及时地强化落实教学目标,画龙点睛。简言之,课堂小测能为学生设置适度的压力,使其在课堂上保持适度的紧张感和节奏感,可以说这是提升课堂效率的大前提。
2、课堂小测能为学生明确重点,强化目标。化学的知识点琐碎零散,很多同学反映听完一节课不知道要落实的重点在哪里。课堂小测能够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其认识到哪些知识是需要严格记忆的,哪些技能是必须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的,从而帮助其有针对性地把握和落实基础。每年的开学第一节课,我就明确告诉学生,课堂小测的内容就是每节课堂知识的浓缩版,只要保证每天的课堂小测能过关,老师能打包票你的化学成绩达到70%的得分率绝对没问题。听了这些,一些学习困难的孩子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在后来的学习中,孩子们对这一环节也格外重视。
3.课堂小测能将测试对象覆盖到全部学生。在一般课堂中,教师往往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旧知识的回顾,但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它只涉及到了个别学生,而忽略了其它同学。用书面小测验的方法,则可以涉及到全班的每一个学生。
4.课堂小测能帮助学生及时地温故知新。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学习新知识后的三四小时知识最容易遗忘,且时间越长遗忘率就越高,所以教育专家提出学习要常复习,温故而知新,才能熟能生巧。因此及时地测试学生学过的知识,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小测能督促学生在课下及时复习,即便是学习主动性很差的同学,至少在测验开始前一两分钟能抓紧时间翻书翻笔记,这在我看来也是一个十分可爱的场景。
5、课堂小测能为教师提供更为及时、准确的教学效果反馈。在短时间内完成且由教师直接监控的测试,比学生平时的家庭作业、课堂练习等所反映的信息更为可靠真实,这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对教学效果的及时了解与掌控。在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学了后面就忘了前面,顾此失彼,若讲完一章后再进行测试,此时才发现学生的不足或教学过程中的缺陷,再去弥补,显然已经错过了教学的最好时机。
课堂小测的具体实施过程,应注意以下原则:
1.课堂小测的安排要有时效性
为了保证课堂小测的实效性,首先要关注时效性。刚学过的知识要保证在当堂临下课时或下节课上课前进行及时的检测验收,所以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计划预先设计出切合教学内容的小测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精心设计,备小测是有效实施随堂小测的前提和先决条件。
2.内容量和用时要适度
内容量太小,不能囊括必要的重点知识;但内容量太大用时太长,一方面会使新授课的时间不能保证,另一方面学生会感到负担太大产生厌烦情绪。根据我的实践,一般设置为5分钟最为适宜。短小的测试在选时上比较灵活,安排在课前或临下课进行皆可。在临下课进行可以对新学知识进行及时的验收,但是对教师时间掌控要求较高,我在教学中经常遇到新授课环节花费太长时间,留给最后的小测时间不足,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导致拖堂的情况。安排在课前进行则不会有这样的尴尬,所以,我更倾向于进行课前小测。
3.内容和形式的灵活性
课堂小测的题目可以统一印制成小篇,也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小测本,通过投影片或听写的方式布置题目。两者各有优势,前者收发和批改非常方便,后者则易于累积保存,作为复习参考,另外也有利于督促、检查学生的改错情况。
我设计的小测题目一般包括如下内容:1.有关新学的概念原理、物质的性质、化学用语等的挖空练习;2.新学化学方程式默写;3.基本技能训练,如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基础计算等;4.近日易错题目重现:从教育学的遗忘规律看,既然是记忆自然需要多次反复才行,要不断的与遗忘作斗争。有些学生反复出错的题目或难以记忆的知识点进行反复筛查,直到大多数学生过关为止。例如,学习二工业炼铁时,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第一次默写时,全班33个同学只有13人能写对,大多数同学都会丢失反应条件或是配平不正确。之后连续三天,每天的课堂小测都测试这一反应,到第三次写下来,书写正确的人数就达到30人了。绝大多数经过3次的训练,对这一化学方程式的印象很深。
4.反馈的及时性
测而不改或练而不评,犹如水过鸭背,走过场,根本发挥不了什么教学效果。所以每次课堂小测必须要批改,可以课后改或课堂上让学生交换改,但都必须要及时。另外,还要进行有针对性地评讲。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强化记忆,让学生马一记住;对于一些易错题或难题,及时向学生分析说明,易使学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5.关注多样化、鼓励性的评价
客观正确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对于不同的检测方式,评价的形式也不一样。(1)最好采用百分制来评价,学生这种每天稍稍努力就能得到100分,非常兴奋,也非常看重,学习兴趣浓厚。(2)可以附加采用“满分,优秀,非常棒,你真了不起,very dood”等鼓励性语句来评价,提高学习信心。(3)对表现优秀的同学张榜公布,比如我在每个班制作一面明星墙,小测满分即可在名字后面贴一颗星,满10颗星升级为一枚月亮,满3枚月亮升级为一枚太阳,每月评出班级的小测明星。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很容易形成你追我赶的优良态势,整体学习热情高涨。
总之,通过实践,我认为课堂小测绝对是一种“小投入,大产出”的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灵活地运用课堂小测这一教学方法,既能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又能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构建化学学科知识体系,对教学效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