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课教学是“画龙”,而复习则是“点睛”。复习是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整理——练习”,则对知识的“点睛”作用是远远不够的。之前我们对提高复习课的质量这一话题做出过讨论和实践,下面就三年级“第六单元—除法的竖式计算”这节课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对“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的复习一直是不变的
纵观本单元内容,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商是两三位数的竖式除法;是分层竖式的第一次出现;是从高位除起必要性的第一次展现;也是除法竖式分层形式的第一次体现。是由表内除法、一步除法竖式向多步除法竖式跨越的第一步。三年级的除法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笔算的学习,理论上可以处理更复杂的数的运算。在笔算的学习中,更重视运算的意义、运算的结构、运算的过程与运算的结果的关系,其根本目的是获得该运算具有的一般性质。
而在运算中除法竖式是最难理解的,它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为一体,其形式也与加法、减法和乘法有很大差别,本身又是抽象、简洁的符号,我们老师在教学时使用应对这个困难的"绝招",将除法竖式总结为"商、乘、减、比、落"五个步骤,并让学生进行记忆,以便能顺利地写出除法竖式。在后续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算理、总结算理,从而自己总结竖式书写方法。而在本节复习课中首先是让学生对估算有个了解,然后对算理进行深层次的巩固复习。在本单元中除法竖式算理的理解仍然是重中之重。当然除法竖式的简洁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在进行笔算除法时,总希望按照一定顺序计算的中间结果和最终记录下来,我们所运用的除法竖式就是一种简洁而有效的记录方式。
在情境创设导入的环节,由最初的问题“三部电话一共732元,问平均每部电话多少元?”考虑到这个话题可能无法吸引学生,本身对于复习课学生的兴趣就不够浓厚,所以在导入的环节必须要达到马上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状态,最后改为“要过万圣节了,买了三份礼物给亲戚家的孩子,共花了732元,平均每份礼物多少元?”
其实是算理的体现,通过加入竖式的发展过程这一有意思的课外知识,一来拓展视野。另外让学生感受竖式的简洁性和数学的美感。再次明确算理。
由此本单元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本节课的复习课中,始终将除法竖式做为复习这节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整节课和整个单元的核心知识点。
在一节复习课中,我们的教学方式一般是“整理——练习”的模式。复习就是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环节。
对于知识梳理来说,知识整合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学生应根据课标要求,理清知识脉络,架构知识网络。整个过程中应以基本概念为准、通过基本理论的复习,以点带面,透过纷繁复杂的试题表象,抓住知识点的真实本质,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就是这个起到重要作用的梳理却恰恰是我们学生所匮乏和欠缺的。
这节课通过多次对知识梳理方法的改进,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教会学会学会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
师:我们一起看书P54-64,看看这个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典型例题。边看边思考我们本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
预设:P54分桃子,48÷2=24是第一个例题;P55,48÷3=16是第二个例题;P57淘气的猴子,试一试(1)408÷4=102是第三个例题,840÷6=160是第四个例题;P58节约,612÷3=204是第五个例题,试一试522÷4=130……2是第六个例题;P62送温暖,576÷6=96是第七个例题。本单元,咱们一共学习了7个例题。
一边找出典型例题,一边将典型例题按学习顺序呈现在黑板上。
师:我们本单元学习了这么多内容,如果你是小老师,你想带领大家怎么样复习呢?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其实,像我们这样将单元典型例题按学习的时间顺序罗列出来就是对这个单元的一种复习方式。它能够让我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点一目了然。【这样做可以让我们清楚本单位都学习了哪些内容】接下来进行专注的研究这7道例题。
1.对7道例题进行归类。48÷2=24,48÷3=16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408÷4=102,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和商中间都有零的,840÷6=160是被除数和商末尾都有零的;612÷3=204是不够商一零占位,商中间有零,522÷4=130……2是不够商一,商末尾有零的;576÷6=96是首位不够除,商是两位数的。
2.根据知识点进行归类。此环节中选取部分的方案。比如:有无0的,被除数的位数,商的位数。从这些方面进行分类。
3.模仿例题,自主出题。从发给学生的任务单中可以看得出来我们讲例题标上了难度等级。最后根据自己出的练习题进行总结、归类,分析出难易程度。自主出题,是巩固所学知识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单光练还不行,我们还要,分析错因找到对策。如果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学所习题的内容,那么他们就应该具备认识题型结构的能力,这也是他们常说的学生内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来说,能够根据所学的内容出好题,他们需要认识每道不同形式题的本质特点与联系,这样学生在出题的过程就会进一步去区分不同题型的差异,所以说,在课堂上,教师能把一些出题权交给学生,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进一步整理与复习的能力。
对于知识梳理的这个过程,三年级学生是束手无策的,所以教师从最初的让学生自己整理复习到最后的由教师指导。在一次次的改稿中,对梳理方法的指导和改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看书回顾这一过程中进行例题的梳理,再到本单元除法竖式的本质的理解和关注上,最终回落到学生的自主练习。最终能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并且能够举一反三自己出题,并且进行归类分析。在整个数学学习阶段包括学生的素养方面都是一个质的飞跃。
并且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流程达到了把教材读厚——读薄——读厚的一个真正的理解的过程。
知识点梳理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简单的呈现,而应该清楚的知道我为什么要教这些知识,它应该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内容,要关注知识规律性的呈现。
通过一个个教学案例,一次次的教学反思中,才能将数学最根本的、最本质的知识渗透到自己的日常教学活动中。
三年级 崔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