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教促乐学--记教研员下校教研有感

作者: 时间:2017-06-22

人们常常说,教师的职业倦怠期会在工作若干年后如约到来。可是这两个月我好像就有了很强烈的倦怠感。也许是工作任务加重的缘故,没有时间去认真备一节好课,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每一个孩子。上课成了一个工作任务,于是反馈回来的画,反馈的收获也不尽如人意。于是就觉得很失落。

我提前想了一个问题来问教研员老师:请问您介绍一位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自我发展方面都很优秀的老师好吗?身处黑暗迷雾中的我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灯塔。

教研员杨老师在来之前浏览考虑了我们所疑惑的种种问题。他的这次分享交流活动非常对症的解决了我们所疑惑的各种问题。

首先他站在教师的立场上说出了我们的疑惑,非常理解我们的现实问题:教师的确会在繁忙的工作中找不到工作的价值,有时候专业知识长时间不用会忘记,甚至会倒退。每天应付无数的学生和工作任务,学生不听话,家长会投诉,领导会谈话。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更是早逝发生的高几率人群。可是,宏观来看大部分的学校老师都是这样的工作状态,再别说在公司工作的压力和规则更多,现实更残酷。我们,已经站在很好的平台了。

为什么凡事不站在乐观积极的角度去看待呢?工作繁忙时你能不能做的又快又好,增强你的工作能力和效率呢?学生不乖的的确也有,怎么没有看到其他那么多可爱乖巧的孩子呢?他们都爱你,崇拜你,渴望你能给他们变魔法,教他们更多的知识。在他们最可爱的初始阶段带给他们美好的人生道路的开端。小学知识虽然简单,繁乱。你真的搞懂搞透了吗?比如说色彩知识,除了课本上的浅显知识,你能用好的方法给他们讲出更有魅力的课吗?这可不是不备课,或者只准备一周就能达成的。为什么不去读一些色彩知识的书籍?增加一个有关色彩心理学的小测试来丰富课堂呢?讲画家梵高的时候,你有没有看梵高写给迪奥的900多封信件,他从早期到晚期的绘画风格是如何变化的?受到了当时社会的哪些影响,绘画潮流的什么影响?虽然,这些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太过深入。但是,他们会懂,方向角度上会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让他们对艺术有更多的兴趣。

说到上课。你真的觉得只是把课本上的知识教给他们就够了吗?按部就班的用旧有的全国通用的课件就OK了吗?每一个班,每一届学生你都准备一样的教案,一样的教学方式吗?那你会产生倦怠的情绪就是理所当然的了,我也会劝你早日离开培养祖国的明天这样重要的岗位。

说到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美术教师榜样有很多。他们都有一个特点:他们发自内心的爱孩子,爱教,孩子才爱学。用多样的教学方法,甚至自己创新教学方法,每节课让孩子自己去探索知识。课堂上每一个孩子会高度参与学习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兴趣,找到成就感。这样的教师和孩子都是有学习欲望的,不断前进的。教师有想法,带着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艺术活动。把自己的爱好和学生的课堂学习很好的结合起来。共同进步。每节课不是达标就OK了,而是精益求精的做到最好,做到最开心,老师和孩子都有收获,都玩的很高兴了,有所收获和思考。找到艺术课堂的意义。

后来,杨建老师给我们重提了学科核心素养的问题。现在教育一定要不断创新,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带给孩子影响整个人生的好课。另外,还给我们分享了两个教学视频案例,当学生的画用特别的画框形式展示在大屏幕上配着音乐时,老师,学生和观看的我们都会感到无比激动,上美术课真是一种高度的情感体验啊!这样,你的工作,你的生活还会感到倦怠吗?你会不断的去想怎样和学生共同进步。

教研员老师来的真及时,我会打起精神,用心去工作和生活,积极去创造好课堂,和学生们共同进步,发现工作的意义和乐趣。

Copyright @ BFSU. 北京外国语大学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号/19号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